媒體雜誌介紹這棟建築時,寫道:
西薩用了7年的時間把貓畫成了建築…
貓,大家都熟悉,
畫一隻貓的形狀,一隻看起來蜷縮卻又呈開放姿勢的貓,
並且想像貓咪伸展著身體並打著哈欠…。但是,
西薩的團隊又要如何轉換成博物館的造型呢?
Álvaro Siza在建築界為神話般的人物,
因其對線條角度精準要求、空間開口的光影掌握、
以及地景人文的深度觀察,
Siza大師的設計能夠與基地形成和諧對話,呈現出優雅的平衡,
多一分則太多,少一分則太少,乾淨俐落,卻耐人尋味。
他的作品也被形容為「詩意的現代建築」,
在世界各地皆可尋見其作品,
亞洲著名作品有以貓的形體為靈感設計的南韓「擬態博物館」、
高低有致的太平洋愛茉莉「Amore Pacific研究與設計中心」、
以及「中國實聯化工水上辦公室」等。
西薩也是我除了安藤忠雄老師之外最喜歡的建築師,
和女兒去葡萄牙旅行時我們去追了幾棟他的作品,
包括賽拉維斯美術館和世博葡萄牙國家館,
1993年建成的波爾圖大學建築學院等等。
坡州書城距離首爾2小時車程,
作為濕地建築,擬態博物館 (其實是~美術館)
沒有破壞原有的景觀整體,
而是與環境相融合。
這天我們來到現場參觀,
整個建築就像一隻「貓」,
蜷曲卻舒展、伸開懶腰打著哈欠。
設計就是源於西薩寥寥幾筆畫就的一份草圖。
博物館中角度最大的曲線是空間的界限,
參觀者從主入口進入後,這條曲線無法被看到。
首層包括接待和分流的空間、臨時展區
...後勤設施等以及一間咖啡廳兼餐廳。
為了記錄這些美麗的線條與光線,照片有點多,
大家耐心看。
庭院和咖啡廳朝西面開放,
遠離人車喧囂的公路及毗鄰的其他建築。
外部以貓咪身體的曲線為始,
在簡潔的外形上增減體量。
內部形式同樣是是減少和增加體量的理念,
創造了出內外和諧的設計語言。
每層樓都有開放空間,
使參觀者在窗戶較少的室內也能知道晨昏雨晴。
建築的外部不加裝飾,毫無懸念,
而內部卻複雜有趣,
每一次轉彎都能帶來驚喜!
看建築也順便欣賞藝術,這麼精彩的畫作
如果匆匆走過就太可惜了…
整個佈展也很厲害!
天花板上增加和減少幫助參觀者找到方向,
並且與彎曲的牆壁形成對比。
在西薩的建築中,
光,
永遠會被細緻推敲。
無論是人工光還是自然光都十分迷人,不僅只是照亮空間。
西薩善於使用光線創造有趣的空間,
在這座博物館中,
光線既是雕塑也是功能元素
透過立面上的窗戶進入室內的光線依賴於一天中陽光的不同角度,
通過天窗的採光則是全天都能實現的。
使用反射光,
可以防止展品被直射光損壞。
另一個庭院空間
阿爾瓦羅‧西薩在賽拉維斯當代美術館的設計中,
依然表現出他對於U形結構(U-shape Conglomeration)的執著,
介於開闔與閉鎖,又能連接看似碎化的空間。
在這座建築中彰顯他希望在整齊劃一的場區中,
尋覓更具趣味的表現形式。
(引用Allison原賽拉維斯美術館介紹文字)
外形的塑造採用混凝土澆築,淺灰的顏色,
也是「貓」的顏色—
在室內,
牆體和天花板採用白色的大理石和蜜蜂色的橡木。
內部的窗使用木框和玻璃,
而對外的窗則採用木材、噴塗鋼材以及微晶玻璃。
我大概重複繞了有2圈以上,
真的是讓人意猶未盡的有趣空間!
想不到外面只是很簡單樸實的貓體彎曲建築,
裡面卻這麼複雜有趣!讓人停留再久也不會膩!
也有天窗…光線也會隨著天候變化喔!
起初,設計團隊不知道如何將西薩手繪的「貓」轉化為一座建築,
從最初的設計、模型、圖紙、修改,
到懷疑、新的圖紙、新的模型、給業主的回報…
儘管業主閱讀無數,
卻還是無法掩飾對這一設計的驚訝。
每一次轉彎都會帶來驚喜
從外面看不到裡面
整個館間到處有他的身影,他是誰?
腳程比較快的夥伴看完室內及展覽後聚在咖啡廳喝咖啡…
擬態美術館位於首爾北部近郊的坡州出版聚集區,
是韓國著名藝術出版社Mimesis設立的私立美術館。
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葡萄牙建築大師Álvaro Siza負責建築設計。
曾舉辦過以韓國藝術家為主的Mimesis收藏展、Lee Seahyun
和Lee Seulgi等實力派藝術家個展
以及古巴插畫大師Alberto MoralesAjubel的個展。
來此除了可以在這裡參觀展覽之外,
也可以順便參觀周邊由著名建築師設計的出版社建築群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