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參加服務單位的參訪課程,
首先是到南投的「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導覽員帶著我們參觀,
精彩的解說讓我們看到動植物不為大家熟悉的一面,
收穫滿滿之外一樓生命樹這區也非常壯觀,
因為沒拍照片就下載一張圖片讓大家看看。
吃過中餐後我們來到車埕車站,
甫下車迎面就是新穎的建築-車埕遊客中心。
車埕遊客中心是由2015年因少子化而廢校的車埕小學
的原有禮堂「學海堂」改建。
(沒有拍照)
車埕車站多年前來過一次,
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貯木池和軌道車,
但是在哪個方向啊?
先看看園區的位置圖…
車埕火車站是「集集鐵道支線」的終點站,建於日治時代,
全長29.7公里,可以說是台鐵支線中「最長」的一條路線。
1916年開始,埔里糖廠以台車運送糖到車埕車站,
再將生產的糖運出,導致在車埕車站前有許多台車停放,
就像是「車場」一般,
有人以閩南語發音稱之「車埕」因而得名。
「木造火車站」是車埕車站的特色之一,
現在的車埕站風貌,
是921大地震之後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使用原木重建而成的,
但連站前的空地也使用原木鋪設極具特色之外,
大片的鐵道草坪也是到這邊必拍打卡的重點之一,
幸運的話還有機會可以遇到限定版的彩繪列車呢!
車站候車室…還有很懷舊的班車時刻表
外觀建築由以木材及鋼骨打造,
在「車埕木業展示館」裡我們
可以瞭解到各種木料、歷史器具、房舍等故事,
參觀的過程中空氣裡充滿木頭獨特的香氣(好像來自販售的匏木屑)。
車埕老街
走過木業展示館、登上長長的階梯後,
想說去走走「車埕老街」感受一下五零年代的聚落風情,
結果所見果真是名符其實的「老」街,
南投早期的熱鬧之都,在伐木產業落沒後這裡人去樓空,
留下的是老人以及幾棟零零落落破舊的老建築,
沒有熱鬧的商店街,
也幾乎沒有中意的角落讓我按下快門。
除了…往山上看去被我瞥見的幾棵油桐花…
遇見車埕車站獨有的下水道孔蓋
貯木池
原是用來貯存原木的池子,
在民國50-60年代車埕木業發達時,使用搬運木材的天車(起重機),
將原木浸泡於池子內,以延長木頭使用期限。
記得是「萍蓬草」?
忘記上次來是否已經有這個水上裝置藝術?
覺得還不錯,繞著貯木池走一圈,
很難不讓它入鏡。
時過境遷,
目前貯木池周邊種植楓樹、樟樹、落羽松等植物,
又四周群山環繞,景緻優美,
來到這裡不妨稍作停留,欣賞這片美景!
我沒有進隱茶喝茶,倒是路過木業展示館時,
在二樓咖啡廳喝咖啡的朋友們招呼我過去,
一起聊天吃店家自製吐司麵包…因為口感不錯買了一條回家。
又看到世界和平柱
右邊這棟彷彿坐落在日本京都的建築物,
其實是一間具有50年歷史的老房子喔!
前身是振昌木業的「資材課」,政府頒布禁伐令後工廠停工,
「資材課」被原封不動的被保存了下來。
經過整理、重新規劃成為「 STEAM 隱茶」。
車埕國小廢校後閒置校園空間作為鐵道觀光小學堂活化,
讓昔日孕育學子校園轉化成新興旅遊景點。
搭配車埕遊憩區車站、號誌樓、搬運車、軌道及轉轍器等鐵道設施資源,
加強車埕遊憩區「鐵道觀光」主題...
利用拆下來的鐵軌枕木鋪設,
為車逞的鐵道文化塑造加分不少。
與臺灣鐵路管理局合作,檢整舊機車頭(R100型-R114)
及舊客車車廂(35SPK32700型)移設至園區展示。
走在車埕老街時看到的油桐花太高太遠…
閒逛到此竟然發現可以親近的油桐樹,
終於近距離拍到油桐花…
喜出望外…
可惜這趟出門居然只帶手機… 聊勝於無
「車埕車站」乍看以為沒甚麼,
慢慢逛一圈放慢腳步,也漸漸體會到這裡頗多可以玩味的,
比如鐵道、火車、美食、林間...水邊…
處處繞富興味,到南投旅遊時很值得去走走看看!
旅遊日期:202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