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輕到現在去鹿港多次,
不能相信我怎麼會次次錯過龍山寺這座一級古蹟-
是不是因為她離鬧區主要景點有些距離而常被疏忽?
那天我和妹妹從天后宮出發,
一路看過新祖宮、公會堂、在古厝街拍了不少門窗,
看了半邊井和隘門,走過車埕小巷,到摸乳巷拍照,
等循著指標來到有點遠的龍山寺時已將近11點半了。
映入眼簾的龍山寺讓我們瞬間呆住了-感覺好舒服,
一種說不出的美好感覺;
尤其寬闊的前埕讓兩翼的圍牆,
像慈祥的老人家伸出長長的手臂溫柔的環抱著久久
才歸來的遊子般,
讓我們感覺很不可思議。
國家一級古蹟的鹿港龍山寺,有台灣紫金城之稱。
清乾隆51年(1786)遷建於現址,佔地一千六百餘坪,
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
由前而後為
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
山門是佛寺的院門,山門的屋頂採雙重屋簷,
四面有坡落水的形式,稱為「重簷歇山式」。
(圖2和圖3網路下載)
前殿因為開有五扇門,故稱為「五門殿」。
五門殿的建築格局為五開間,再加上兩側龍虎翼廊,
實為七開間的立面,屋頂為三個獨立的燕尾屋脊。
山門與五門殿之間寬敞的前埕,
其院落進深與五門殿開間的寬度及屋簷高度的比例,
幾近黃金比例,為完美建築設計的傑作。
讓我不斷讚嘆稱奇的應該就是-
龍山寺的「素」「淨」「淡」「雅」吧!
彷彿久看濃妝豔抹的小姐也會膩,
前面突然來了個素淨的鄉村少女,
總是讓人眼睛一亮 + 心裡舒暢!
300多年的龍山寺,不管是木雕,石刻,或是題字,
都非常精緻,
讓我覺得說得再多不如用照片呈現,
甚至於推薦大家有機會一定要去親眼看看。
龍山寺戲台上方的藻井結構,為全台首屈一指的作品,
清道光11年(1831)重修時所興建,
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的作品。
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台,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
「八卦」也有鎮邪、平安之意。
寓意 < 天圓地方 > 的過水廊道也具巧思
很漂亮精緻的雕花
原來這兩扇卍字窗戶可以打開
這燕尾很不一樣,很像雪白的象牙!
五門殿兩旁夔龍窗木雕,
其圖案源自於《易經》〈繫辭傳〉: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文章4月由隨意窩搬過來
Erin 就是Allison 本人喔
2023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