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納粹屠殺猶太人以及和二次大戰的傷痕,
柏林其實也有其輕鬆的一面,
建築上更是新舊並陳,
藝術文化蓬勃的發展也受到全世界的遊客所矚目!
前往柏林音樂廳路上就會看見SONY中心
屋頂上的富士山造型頂棚很容易辨識
柏林愛樂廳是德國建築師夏隆 Hans Scharoun
於1963 年完成之經典作品,位於昔日的西柏林,靠近柏林圍牆。
建築師夏隆當初在這一塊荒煙漫草當中「長出」一座不規則的音樂廳,
在當年可說相當前衛。
柏林愛樂廳 (Kammermusiksaal der Philharmonie)
位於柏林市中心西側的文化廣場 (Kulturforum) 區,
緊鄰繁華的商業中心波茲坦廣場。
1944 年,原本愛樂樂團演出的地方被轟炸所毀掉,
在 1950 年代末期,設計師夏隆 (Hans Scharoun) 得到合約,
開始規劃新的愛樂音樂廳。新柏林愛樂音樂廳到目前已經有四十多年的歷史,
當時在選擇建築地點的過程中,有過好幾次爭議,
而在卡拉楊的堅持之下,選在如今波次坦廣場這個地點,
一旁正是卡拉揚街與夏隆街。
柏林愛樂廳 (Kammermusiksaal der Philharmonie) 重建之時,
便規劃結合圖書館、美術館、音樂廳等設施,於1963年完工。其
外觀有點像帳篷,五角特殊造型及橘黃色調,後來也成為樂團的識別標誌。
原本以為只有一棟…走著走著又出現一棟 …繞了半圈發現還有…
所以,並不是一般正規的方形建築,
音樂廳的設計是隨著功能而興建變成所謂的有機建築。
這天的天氣不錯,陽光照射在黃金色的牆面時,
感覺整棟建築真是耀眼極了!
1963年完工時,
由指揮帝王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開幕演奏會上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燦爛的陽光引導著我們好奇地往前探索..
遠處一棟像船的建築物…忘了他叫甚麼…
柏林愛樂管弦樂團是享譽國際的頂尖樂團之一,
而柏林愛樂廳就是柏林愛樂管弦樂團的駐地。
許多國外樂團來柏林訪問演奏,大多也是在柏林愛樂廳演出。
夏隆設計的這個音樂廳,外觀看起來非常有稜有角,
這棟深黃色的建築,原本是鋁合金材質的原色,後來因為保養的緣故,
上了保護塗料,而有了現在的黃色標記。
愛樂廳的建築內部有許多部份採取船上物件的構型,
例如圓形的窗戶,是因為建築師夏隆早年成長在河邊的港口都市,
看著很多移民船來來去去,對於船有著強烈的愛好,
而觀眾入口的大廳,就位在觀眾席的下方。
不知道為什麼柏林愛樂盛名如雷灌耳,
我和女兒卻一心只想著進去易北愛樂廳欣賞演奏,
近在咫尺的柏林愛樂廳卻想都沒想過…
即使我們已經走進音樂廳內部了……
現在想起來才覺得太可惜了!
音樂廳內部照片是音樂廳門廳貼的海報..
整個音樂廳舞台,是在建築物的最下層,與第一排觀眾平行,
2452 個觀眾席沿著高度蜿蜒而上,成區塊蔓延,
前方完全沒有死角,不管你在哪一個座位,都可以看見舞台上的演奏家。
觀眾席一個區塊一個區塊的概念,被建築師夏隆暱稱為「葡萄園」,
一塊一塊種在音樂舞台的山坡之上。
管風琴則在面對舞台的右上方,加上舞台上方十朵潔白美麗的反射雲板,
在精密的建築聲響學的搭配之下,形成了絕佳的音響效果。
觀眾入口的大廳,就位在觀眾席的下方。
大廳兩旁一側紅一側綠,還有藍色的玻璃,
與船上的號誌燈有異曲同工之妙,
也幫助觀眾很快找到自己座位所處的區域。
柏林愛樂的標記是三個五邊形,這三個五邊形互相交疊,
分別代表著音樂、空間、人 的交融
這三個理念不僅是不能分開的,也確實在他們設計音樂廳的過程中,
實實在在的表現出來,這個尊重人的精神與現代的德國十分契合。
認識柏林愛樂,確實應該要認識這個音樂廳以及它的設計理念,
音樂是來自於人的生活,藝術不能與人的生活分開。
這才是音樂廳面對馬路的正面,
數數看有幾棟?尤其是乍看是分開的,
換個角度又是相連的建築群。
柏林音樂廳的建築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漂亮呢
音樂廳前面有一塊很大的廣場
注意到遠方有一座外觀滿特別的教堂
柏林樂高樂園 LEGOLAND® Discovery Centre Berlin
柏林愛樂對面, Sony Center 外側
會把樂高店排進行程是因為當時樂高的黑白米奇蒸汽船
上市時間我們剛好在國外,
想說順便去買…結果店沒開…
但是等身高的長頸鹿讓我這個歐巴桑也童心大發呢!
網路上寫柏林樂高樂園2017/03/31 正式開幕,佔地 3500 平方米,
除了有大量積木任你玩,
還有 4D 電影院吸引大朋友小朋友前來觀賞。
也有憤怒鳥…曾經玩過一陣子…
我們沒有進去新力中心…畢竟要玩要看的地方太多了,
不過聽說晚上頂棚會有燈光變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右邊那棟高高的大樓的就是DB總部
繼續往前走…沒錯!在柏林那幾天,
很多景點都是靠雙腳走路…因為距離都不算太遠…
我們沿著河邊往前走要去看一棟建築。
貝殼屋 Shell - Haus
位於蒂爾加藤區的貝殼屋是柏林首座鋼結構為主體的高樓,
它建於1929年,是當時德國表現主義的代表之作。
貝殼屋標誌性的波浪形建築採用了洞石材料,
羅馬鬥獸場就主要應用了這一材料。
貝殼屋 (Shell-Haus),波浪狀的構面、大塊的窗戶、平坦的屋頂 。
這麼一棟具有流線造型的建築居然建立於1930年這麼久的年代以前,
完全是包浩斯象徵的建築。
即使在全世界各地,所謂國際風格的建築,也包含了這種平頂玻璃大樓、RC 結構
配合大片玻璃落地窗,結合庭院、綠地、流水等所謂綠建築的表現手法。
記得看過…可是一時之間找不到這棟建築的名稱
也許你會說像貝殼屋這種建築現在太普遍了…
不過啊!
它可是在距今90年前建造的喔!在當時算是很前衛的!
正在整修中的建築…
走回飯店了…
終於遇見柏林市區裡的公共廁所亭…
街道兩旁很多像這樣漂亮的現代建築
巧遇啤酒協力車BeerBike 邊喝酒邊踩腳踏車,好有趣喔 !!
聽說時速僅只有6公里,正德國工藝製造,單排六個座位,
兩側都可以坐人共12個位置,
這一台絕對是世界上最慢的也是最受觀光客與宴會歡迎的Beer Bike。
限速六公里而且是12人合力踩的腳踏車ㄟ!
大家都好嗨也很熱情讓我拍照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