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下午參觀國會大廈圓形穹頂,
因為時間還早,我和女兒決定走過國會大廈前方再隨意走走逛逛。
國會大廈一直有團體等候拍合照。
在正前方的白色建築吸引了我們的注意,
幾乎是緊鄰著國會大廈,
舊建築和新建築並立,感覺一個是歷經風霜的老爺爺,
一個是20來歲的小鮮肉般…
我們繞著大蒂爾加滕公園和施普雷河岸慢慢散步…
偶而天空飄下來毛毛雨…左邊高高聳立的是鐘塔
大蒂爾加滕公園和施普雷河之間的空地被併入柏林城。
1884年,這片區域正式劃為蒂爾加滕城區(Stadtteil)。
城區西部曾經叫「舍嫩貝格草地」
是1877年設立的「漢薩區」所在地。東端的施普雷河灣上,
最早是軍隊的操練場。
看到這座在柏林人口中被稱作「懷孕的牡蠣(Schwangere Auster)
的世界文化宮。
這個…比較像洗衣機吧!
雨越下越大…和女兒跑到簷廊下躲雨…
此刻對面的施普雷河岸黃綠色垂柳生機盎然,
發現這一端的建築是尖的…三角形…
沿著河岸這整個建築群就是政府中央部門。
我們繞過世界文化宮旁邊轉彎朝國會大廈走…
1957年,美國送給當時西柏林一座會議中心,也就是今天的世界文化宮。
因其別出心裁的造型,
在柏林人口中被稱作「懷孕的牡蠣(Schwangere Auster)」。
世界文化宮主要展示非歐洲地區文化與社會活動,
並舉辦藝文展覽、戲劇和舞蹈表演、音樂會等活動。
1980年,此建築的水泥穹頂意外掉落,砸死了一個記者。
這件事情發生以後,這座建築被重新設計和加固。
原來懷孕的牡蠣的正面長這樣
比背面漂亮多了!
緊鄰柏林圍牆、在世界文化宮旁曾經有一個Tempodrom馬戲團,
是各種馬戲和搖滾音樂會的舉辦地。後來為了聯邦總理府的安全起見,
這個馬戲團被遷到了十字山區原柏林安哈特火車站所在地,
並被固定在一座形似馬戲帳篷的建築裡。
又回到國會大廈前面的公園..
** ** ** ** ** ** ** ** ** ** ** ** ** ** **
3月27日早上我們先到博物館島,
發現週三某家博物館沒開,決定第二天再來。
於是母女倆搭車到柏林中央車站買4 /01前往漢堡的火車票,
柏林中央車站(Berlin Hauptbahnhof)是歐洲最大的轉運樞鈕站,
也是綠能建築的代表作之一。
火車站中層疊交錯的店家,面積約等於2座足球場大,
吃吃喝喝各種美食及紀念品...應有盡有。
柏林新火車站建築主體採用巨型鋼架,
挑高空間中使用大片玻璃結構採光頂棚類似國會大廈,
內部上三下兩共5層樓高採視覺穿透設計,
讓人在裡頭左顧右盼或仰望下瞰都光亮,
陽光可從拱形玻璃屋頂直射到40公尺下的地下月台裡,
也讓其因此博得了「玻璃大教堂」的美稱。
總面積1,700平方公尺的屋頂上,鋪設了全柏林最大面積的太陽能發電板78,000塊,
負責全車站一年無休的的總發電量。
柏林中央車站的玻璃與鋼骨結構都是複雜的角度相接,
施工上需要非常精準的計算以及定位,
而德國人的精細與一絲不苟的個性,
剛好能夠成就如此精湛的建築表現。
我是柏林熊
等候女兒買車票中
柏林中央車站主要出入口大門是依南北座向的主體建築體設計,
因此南、北兩側各有一座大門,北側大門前的廣場叫歐洲廣場(Europa Platz),
前方有公車停靠站。
南側大門前的廣場叫華盛頓廣場(Washington Platz),
公車停靠站在左前方不遠處,同時也正對著Spree河,
有一座人行步道橋跨越河道可直通聯邦總理官邸、國會大廈及蒂爾花園。
隨便逛逛…
可愛的路燈 有一間餐廳 附近卻在施工中
在中央車站 2 樓吃過午餐的我們,想要走回布蘭登堡門,
依照谷哥大神的指示走出車站…啊!
前面不就是政府中央部門嗎?!和中央車站只隔著一條河而已…
於是我們走過橋也就這樣一路走一路看…並且發現 26日下午沒看到的
總理府以及讓人好奇且規模不小的現代建築。
出了車站往回拍 明顯的 H 造型
國會大廈就在右前方
總理府前這一片草地很漂亮 至少很上鏡頭
柏林建築師 Axel Schultes 和 Charlotte Frank 以他們的「聯邦紐帶」設計得標。
「聯邦紐帶」橫跨施普雷河,將東西柏林連在了一起。
作為『聯邦紐帶』組成部分之一的聯邦總理府,
由中間的九層主樓及較低向兩側延深的兩翼組成。
建築上部 18 公尺高的半圓形是主樓的標誌。
聯邦總理府是新建政府區最醒目的建築之一,
這座白色具印象派風格的建築,「聯邦紐帶」將新建建築連在一起,
同歷史建築國會大廈遙相呼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幾張總理府的畫面,大家有沒有發現甚麼不一樣的地方?
或是覺得少了甚麼嗎?
德國聯邦總理府 (Bundeskanzleramt) 是一座四四方方的白色建築,
由在地柏林人共同設計,特立獨行地由顯露的混凝土所塑造。
主體是 36 公尺高的立方體,毫不隱藏地散發著新德國聯邦政府的強權意識。
中間主樓共有九層:第六、七層分別為內閣會議廳和總理辦公室,
再往上層則是閣揆的住所。
柏林居民們對聯邦總理府這棟建築,取了個外號叫聯邦洗衣機。
此建築的最頂端果真有個像洗衣機蓋子的圓頂。
專門招待貴賓的庭院中,有一個大型藝術裝置,
是西班牙表現主義藝術家 Euardo Chilida 的鐵製雕塑作品──
「Berlin」(柏林)。
** * ** * * ** ** ** ** * * * * * ** * * * * *** **
德國總理府前面後面側面都沒看見森羅戒備的警衛
或是荷彈持槍的軍警在守衛。
很難想像吧!!
當然,你也可以說人家科技進步,說不定一切都在監視或監測中,
不過,撤除警衛或軍警守護與巡邏所代表的權勢氣派,
這…大概除了德國沒有幾個國家做得到吧!
隔著大草坪 總理府與國會大廈遙遙相望
總理府全景圖 // 這樣比較了解介紹資料裡說的主體建築和兩翼的辦公室…
繼續往前走…應該說是這一片現代建築在拉著我們往前探索,
這兒到底是甚麼機構?建築師是誰?心中真是充滿了問號。
因為…太漂亮了…!
更是我喜歡的建築樣式。
很現代、新穎與摩登...開闊...透明...的樣式...
約略知道這應該是政府中央部門,不過很難相信啊!
施普雷河上居然有遊船?
會知道叫保羅勒貝大廈…是用google map 顯示出來的
保羅-勒貝大樓(Paul-Löbe-Haus)就在德國國會大廈旁邊,
是以魏瑪共和國最後一任民主共和國國會主席的名字命名的。
這座由柏林建築師斯蒂芬·布勞恩菲爾(Stefan Braunfel)設計建成的
透光大廈共有約1000 間議員辦公室,20間聯邦議會委員會開會的會議室,
及聯邦議會圖書館。
共和廣場旁的德國國會大廈,是德國聯邦議院開會的地方,
旁邊的保羅-勒貝大廈才是國會議員的辦公地。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重要的政府和議會機構
就坐落在施普雷河灣公園以南的施普雷河灣這裡。
側翼之間有空橋連接…
這個也像洗衣機?
河岸這一側有一家咖啡廳
明亮 通透的建築 即使人在外面也可以看到
裡面有一群人正在參觀
這一端又是三角形尖狀?
這在台灣只有遇到土地限制不得以才會這樣蓋吧?
這裡留有一塊舊柏林圍牆的紅磚牆
顯然是要進去參觀的團體
從角落裡的柏林圍牆紅磚遺跡那裏右轉往前走
就會走到勃蘭登堡門…
照片:勃蘭登堡門前方廣場…不確定他們在做甚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