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東京與上海後,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的個人建築展覽亮相台中勤美術館!
跟台灣頗有淵源的隈研吾,這回受勤美術館之邀,
不僅帶來個人設計生涯回顧展《隈研吾的材料公園》
(Kango Kuma:Park of Materials)外,
更率先揭開與勤美集團合作,
預計2022年開始動土的全新美術館建築計畫「勤美之森」等比例模型!
從臉書上獲悉隈研吾的建築模型展將在勤美術館展出,
喜歡看建築的我當然雀躍著一睹為快,
擇期不如撞日,女兒剛好想去勤美誠品逛逛,
出乎意料地在11 / 02開幕當天就衝第一位入場。
這是需要購票的展覽,一個人300元並不便宜,
幸好也有優惠票200元和殘障優惠。
既然是第一個入場,趕快先去拍空景。
原以為會有開幕式?結果沒有,
倒是現場滿多建築系學生擔任解說員,甫開幕所以每個人都有點緊張。
問了學生,
前些日子有來台北演講的建築師隈研吾今天沒來,
但布展時有來…
對於在台灣首度舉辦展覽,隈研吾表示很開心能夠在台中舉辦,
自己與台中的緣分又更緊密了一些,
他談及勤美術館充滿綠意盎然的生機意象,
恰巧與他一直提倡的「負建築」風格十分符合,
加上打破既有方盒子的展示空間,讓他笑稱若想要了解他的建築理念,
務必要來看展覽。
為呼應台中綠帶街廓城市意象,
此次隈研吾也特地將原有展覽主題名稱更改為「材料公園」,
希望建築迷在觀覽時,能有找回如在家觀看藝術品一樣的自在,
他期盼大家能夠走出鋼筋水泥樓房,多接觸城市中難得的自然空間,
並藉由這次的展覽,看見他最具個人風格的一面。
這次展覽特別精選了大師歷年來42件作品,
從著名的日本高知縣檮原木橋博物館、福岡星巴克太宰府門市、
北京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甫開幕的蘇格蘭V&A Dundee博物館,
到首度曝光的台中勤美之森,分別從他擅長的10種以上建材加以分類,
並以等比例縮小的建築模型,
讓人得以近距離窺探他所構築的建築世界奧秘。
貝桑松藝術文化中心 建築模型
貝桑松藝術文化中心
長城腳下的公社—竹屋
竹子有容易折斷的缺陷,通常只做為裝飾之用,
如果要做為結構主體,就要先把築節貫穿並且注入鐵骨與水泥…
為了延長竹子的壽命,日本通常會將竹子在燒熱的鐵板炙烤後
塗上油…
瓦爾斯謎團Valser Mist
位在瑞士一個極小的村莊卻以石頭和溫泉聞名的瓦爾斯
建築尚未完成
很喜歡看建築模型…這些模型裡大概有藏著我的夢吧!
白朗峰營區基地
這座被樹木包圍的度假型辦公室,位於可正面仰望法國夏慕尼
白朗峰的斜坡上,建造出與地形坡度相同的大屋頂,
採用寬幅600公釐厚度30公釐保留樹皮的橡木覆蓋外牆與屋頂…
很空靈的....陶瓷之雲
不單是將瓷磚裝飾於混凝土牆面,更藉由磁磚本體
形成透視結構…
蟲塚
位於日本鎌倉建長寺
這些裝置是用來悼念許多因人類環境而喪生的昆蟲。
下圖 // V&A丹地美術館
以蘇格蘭懸崖為靈感,
用2500塊巨石板堆疊出帆船博物館建築
隈研吾透露自己在建築外型上汲取自日本寺廟的拱門造型,
以及將蘇格蘭聖基達群島上的懸崖,
那份由大自然親鑿所展現的鬼斧神工線條轉化至建築本身。
「懸崖就好比陸地與海洋經過無數對話後,所產生的親密傑作,
我希冀將這份具詩意又抽象的概念移轉到設計建築上,
進而成就出這幢具有空間對話氛圍的藝術殿堂。」隈研吾說道。
位於日本高知縣,
由隈研吾所設計的檮原木橋博物館(Yusuhara Wooden Bridge Museum),
從外觀看起來充滿傳統日式風格,質樸素雅與環境和諧的結合在一起,
排列整齊的木作結構像是魔術般的漂浮在空中,
其實是運用了傳統的「刎橋」架橋工法,用堆疊的方式架構橋身主體,
並將應力透過層層的木作傳遞至下方的柱子直到大地。
這座橋主要功能是連結兩座公共建築作為一個聯通的通道,
但又賦予更多的機能,其中包含住宿空間及藝術家駐地的地點。
日本平山頂展望迴廊
將八角型的廣場與瞭望迴廊及三層樓高的建築體水平相接,
是一個能環形觀賞富士山掘井的瞭望台…
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
為避免日光直射,建築外壁屏幕使用當地製作的火燒瓦,
並以平行拉開的鋼索予以固定…
江南建築參訪時看過....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入江南建築參訪的文章細看…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下) + 隈研吾「民俗藝術博物館」
九州藝文館 總體上是由三部分組成的,藝文館本館,Annex1和Annex2。
其中本館是由隈研吾先生設計,他認為由於周圍有許多木造傾斜屋頂的房子,
所以美術館的設計也遵從當地建築特點,採用了三角形作為基本形狀進行拼接,
形成了宛如許多屋頂相連的集落式美術館。
拉科斯特酒莊
KOMOROBI 從日文轉譯就是 .... 從樹葉間傾洩而下的陽光 ....
作品坐落於南法聖維克多山的斜坡上,
使用耐久性高的巴西紫檀木薄板為材料,
逐步向外延伸成呈現如茂密的森林…
木格子的家
將120mm X 120mm 四角型潔面的檜木組合起來,
做出不論是構造上或環境上都能永續發展的家的原型。
個人覺得蠻有意思的…
四年級生應該有竹子家具的深刻印象吧…
海浪狀的座椅嗎?
一樓還有水源屋等展示,繼續上二樓看展,
但是要先走到戶外再上樓…
一間燒肉店的名字 // 上面的彩色鬚鬚是廢棄的通訊電纜線
感覺很神奇......
廢棄的通訊電纜線竟然也能讓牆壁或家具及光線
顯得更柔和….
首先被這個特別的東西所吸引…浮庵
特殊的日本茶室,
是用聚氯乙烯製的氣球中注入氦氣使之浮起,
再在其上鋪以台灣在地的珍珠紗製成的薄紗…
以氦氣的浮力和珍珠紗的重力取得平衡…
戴流士米堯音樂廳
在法國 普羅旺斯艾克斯音樂學院裡面
義法建築參訪時有去,
不過當時因為學生在上課沒有進入音樂廳內部參觀。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入「瘋建築」裡查詢,看看漂亮的建築外觀。
※普羅旺斯艾克斯音樂學院 Aix-en–Provene Conservatory of Music(外觀)+
普羅旺斯 · 阿爾卑斯 · 藍色海岸當代藝術館FRAC PACA
東京大學研究所資訊學環大樓
感謝現場有逢甲大學等建築系學生的現場解說,
讓我可以更清楚了解展出的建築模型的設計理念,
真的很不錯!
透過隱藏反而對背後的事物產生好奇 // 白紙裁切
上圖 // 龜老山瞭望台- 完全詮釋何謂「負建築」
在瀨戶內海的大島山頂上做了「讓建築消失」的嘗試,
位於龜老山山頂的預定地,原先被水平切割整頓成公園用地,
植栽後在此地形中開口,在其中沒入一排井然有序的瞭望台,
將被切割掉的部分修復成原來的山頂地形,
相對於物件型、凸型建築,
這是一棟凹入孔洞型態的「看不到的建築」。
北上運河博物館
隈研吾建築師代表設計-日本宮城縣之北上運河博物館(Kitakami Canal Museum),
北上運河博物館是北上運河,日本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和北上河的交匯處的小型畫廊和娛樂區,
此建築嵌入堤防,使其外觀幾乎完全隱藏,
周圍的公園和自行車路徑繼續在博物館之上。
其設計理念即是將隱藏在北上河岸邊的博物館與環境和諧相處,
隈研吾想強調的是,不是用建築來摧毀沿河美麗的自然環境,
而是嘗試用建築來恢復。
預計2022年啟動的「勤美之森」,
隈研吾將地景與美術館空間結合在一起的建築藍圖,
有以祈禱手勢為概念的設計教堂,為了讓大家能更有畫面,
參覽者還可透過VR影像,率先闖入大師操刀的美術館空間。
紫色文字資料摘自La Via官網
其他建築模型還有星巴克太宰府天滿宮表參道店,
陽澄湖觀光中心,洛桑理工學院,安徒生美術館…
台中也有很漂亮的高樓呢!
木靈
將有卡準缺口的木頭面板組件並展開室內空間的方法,
應用在裝飾設計上。
在入口白屋旁的另一間白屋,
擺放著由束帶與壓克力條所組成的「海參 Namako」
巨型互動式裝置藝術,搭配回收的彩色纜線,
讓展場頓時成了奇幻空間。
進場時工作人員會發一條束帶,
觀者可以脫鞋進入參與設計---將束帶綁上任何地方!
「木靈 KODAMA」與「大客廳 TSUMIKI」裝置藝術區
是互動區,參觀的人可以走進去...穿梭其間,
組合以及從各個角度觀察。
這天的天氣真是超好的,有藍天白雲來捧場,
照片怎麼拍都漂亮!
廣場上的鏡面小屋則以影片介紹
大師愛使用的9種建材特質,
引領觀眾深入大師設計的重要理念與場域。
勤美術館獨特的綠地廣場上,
除了散置的鏡面小屋,埋在地下N年的汽車,
左邊白屋便是入口售票處,旁邊一間更小的白屋展出海參,
右邊比較大的白屋共有兩層樓,
展出隈研吾的42座建築模型。
所以呢?原來一樓的小物店暫時收起來了,
以前有家半熟乳酪店也變成售票處了!
跟別家不一樣的是勤美術館是沒有咖啡廳喔!
洗手間倒是有的…
離開時從海參的小白屋出去,陽光正好穿透窗戶
灑落在海參身上…
另一端的開放式綠地也是勤美術館所有,
幾隻高腳小鳥悠哉悠哉的曬著太陽….
2018台中世界花博已經開幕了,
裡面有隈研吾打造的「台開積木館」
是以木材打造結合茶花意象的積木概念館;
同時在花蓮也有一座由隈研吾操刀的星巴克洄瀾門市
剛剛落成不久,由29座白色貨櫃組成極簡倒金字塔的建築
瞬間成為花蓮的 IG 打卡熱點!
喜歡隈研吾建築的人可有得追了!
對了,勤美術館周一周二休館,
開館時間為每日1400到1930,
只要搭 BRT 在科博館站下車,循著綠園道走過來就會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