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抵達愛丁堡天色已晚,愛丁堡的市容不得見。
第二天早上和甫抵愛丁堡、只參加後段行程的11名旅客
會合,一起展開愛丁堡的市區徒步觀光。
甫出飯店大門,就看到熱鬧的遊行。
出國旅遊,很喜歡這種不期而遇的遊行或是表演活動了!
也是蘇格蘭的第二大城。第一大城是格拉斯哥。
拍好遊行,走到斜對面,我們要上去愛丁堡古堡了!
得先爬上這道又長又陡的Grannys Green階梯。
這是我們14天來的領隊,人算很Nice。
終於來到大廣場了!觀光客超多的!
愛丁堡多年前來過,
當時就是在這裡觀賞八月的愛丁堡藝術節的軍樂表演。
愛丁堡城堡 (Edinburgh Castle),蘇格蘭的精神堡壘,
聳立在城堡岩(Castle Rock)這個玄武岩所形成的小山丘之上,
顯得氣勢磅礡、睥睨天下。
這裡比周圍的地勢高出數十公尺,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自古以來就是個兵家必爭之地,也因此促成了城堡的興建。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終於要進城堡了,卻發現城堡的門票短少12張,
原來旅行社沒有幫只走後段行程11人的票在官網上訂妥,卻拿走我們一半的票不還,
變成兩團都卡住...進不了城堡,
(重點是:旅行社也想省錢,兩團合併只花一次導遊費)
看到排隊購票的長龍,領隊一度還打算下午再重來,
大家很火大,新的領隊完全一臉茫然的表情,
瞬間八卦滿天飛,有說她才進公司 2 年可能還沒帶過團…
臉雖然臭還是乖乖排隊,我們等了又等,好不容易買到,
卻仍短少2 張,
年輕女孩連點人頭都會點錯呀!?
本來還覺得這次旅遊還不錯,領隊人也很好,
卻栽在這件事上…讓大家印象大翻轉…
終於進城了…
因為在大門口耽擱了一個多小時,
城堡內的導覽自動縮水外加女導遊腳步飛快,
讓在後頭的我們苦苦追趕…又被抱怨… 乾脆放自由活動…
Great Hall 慶典大廳
建造於16世紀初的慶典大廳是皇室重要儀式的舉辦場所
大廳展示盔甲和兵器
站在高出數十公尺的城堡上,俯瞰的風景很漂亮…
城堡從公元12世紀到16世紀一直是蘇格蘭皇家城堡,
見證了蘇格蘭的多次戰爭。
17世紀起成為軍事基地,目前歸屬於蘇格蘭文物局,
仍有軍隊駐紮在城堡上。
城堡的大多數建築在16世紀的長期圍城(Lang Siege)事件中被毀,
但也有少數建築挺過這次圍城,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建造於12世紀早期的聖瑪格麗特禮拜堂。
城堡目前對公眾開放,其內的一些建築也允許遊客參觀。
是蘇格蘭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
每年能迎接從世界各地前來的超過120萬名遊客。
城堡內有軍事博物館,內陳列有各類實物,
並記述有蘇格蘭、英國及歐洲的軍事歷史。
離開城堡,徒步前往卡爾頓山丘 …
匆匆走過…
大象茶館// JK羅琳在此寫出「哈利波特」;
吸引很多觀光客前來一睹…
大家來摸摸大人物的腳拇指…也許會變得更聰明喔!
這一路從城堡下來,導遊的腳步飛快,
一點都不考慮後面成員有沒有跟上來,
只有在十字路口遇到紅燈時才停下腳步…
大姊生氣了…我也很火大,跑上前跟領隊抗議。
路上遇見很棒的展覽卻不能停下來看
只能快跑過去匆匆按了幾下快門…
黑黑的外觀…是因為工業汙染導致,
其實已經有經過清洗了…
來到新城區的卡爾頓山丘
卡爾頓山丘Calton Hill入口
位於愛丁堡市區王子街與東邊往攝政路旁,
是來到愛丁堡必訪的小山丘。
納爾遜紀念塔(Nelson's Monument)。
爬坡前方的高塔,登上小山坡後就可以看見。
建於1807年到1815年,高32米,
紀念在1805年特拉法加戰役中擊敗法國和西班牙艦隊,
但卻中彈陣亡的海軍中將霍雷肖。納爾遜。
以雅典帕特嫩神殿為藍本設計的國家紀念碑
個人還蠻喜歡這裡的風景與安靜和一整片綠意。
雖然上來和回市中心要走很久很久…
用過午餐,巴士PM 2:50來接我們去皇家植物園。
本來想跟明天一起回台灣的團員脫隊去逛街,
卻因為走了一整個早上,
雙腳都在抗議了…
不料,在植物園反而走更久…又沒水喝(忘了買水…)
真是失算啊...
不過能在植物園看到很多奇花異草也是很開心
哇!好棒!有人在植物園裡辦喜事呢!
今晚是這趟旅程的最後一夜,
旅行社安排了蘇格蘭歌舞晚宴。
地點就在某棟看起來很古老的房子裡。
穿著傳統服裝的蘇格蘭風笛手在門口迎接大家。
舞跳得很棒!酒也無限量喝得半酣,成員都玩得很嗨,
唯一的遺憾還是蘇格蘭的料理很難吃…
不管是菲力雞排或牛排都很柴…
在表演結束前,所有的舞者上台唱了一首我們
耳熟能詳的驪歌,感傷之情油然升起….因為好奇,
上網查了資料,才知道原來我所以為的驪歌竟是蘇格蘭節慶民謠,
聽說這首驪歌被喜愛程度甚至高於它們的國歌。
驪歌(往日時光)
Auld Lang Syne 與 Amazing Grace
同為舉世聞名的二首蘇格蘭節慶民謠,
中文譯名為驪歌,若譯為「往日時光」更為恰當。
驪歌的作者是蘇格蘭著名詩人Robert Burns,
寫於1711年(或更早於1677年),
原歌名與歌詞皆使用蘇格蘭古文字,即蓋爾語所寫成,
其意為「Times gone by」(時光流轉),
或直意為「Old Long Since」(往日時光)。
Auld Lang Syne在台灣、日本、香港被使用在學校畢業典禮上,
並不能表達其原曲的意義。
其實在蘇格蘭,甚至是現在的英格蘭、愛爾蘭及美國,
此曲為新舊年跨年時必唱的歌。
午夜倒數時,不論是在家中、收音機、電視台、餐廳、聚會場所
或廣場一定播放或吟唱這首歌,有送走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之意,
是一個新舊年的橋梁,倒不像中文驪歌那麼感傷。
此外,在上述國家,有許多人在平安夜聚會場所倒數時,
也同樣演奏或演唱這首歌。在西方的許多電影中的跨年場合或平安夜,
皆可看到這樣的場景。
中譯如下:
老友怎會遺忘,將是永放心上。
老友怎會遺忘,哪怕時光流轉。
親愛的,時光流轉著,時光流轉呀!
咱們一起舉杯相撞,只為那美好時光。
你當一飲而盡,我必一同空觴。
咱們一起舉杯相撞,只為那美好時光。
我倆曾結伴山中奔放,共享那雛菊芬芳;
爾後卻遠走他鄉流浪,只因那流轉時光。
我倆曾共泛舟於溪上,同歡樂從早到晚;
爾後遭怒海隔離拆散,只因那流轉時光。
好友呀,我手已伸展,你的手能否相挽;
敬我倆友情--共舉觴,哪怕流轉時光!
(以上驪歌資料摘自網路)
七仙女結束14天行程要先回台灣,
其他團員繼續第二段包括蘇格蘭高地、蒼穹島及英國本土
也是14天的行程,哇!一趟旅遊離家28天,真讓我自嘆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