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有點複雜,涵蓋了兩天比較零碎的景點,
部分景點感覺有些無聊,其中比較精彩的已經在最前面分享,
但也不至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啦。
凌亂之處請多包涵:
11 / 06 的行程是這樣的:波多戈里察市區參觀,
隨後前往「岩壁上的修道院」奧斯特洛修道院(已分享);
接著到波赫國邊境小鎮-特雷比捏,
拍攝山頂上的塞爾維亞東正教修道院。之後前往「梅久戈列」
(住宿飯店的庭園風光也已合併在第二天的黃葉篇介紹)。
11 / 07一早先到「聖雅各教堂」拍到壯觀的座椅以及黃色銀杏
(【梅久戈列拍黃葉】已分享)
->稍後到「克拉維切瀑布」-> Blagaj「布拉葛苦行僧之家」->
驅車前往「慕斯塔爾。傍晚拍攝慕斯塔爾老橋,
傾盆大雨中前往「土耳其之家」。
波多戈里察在前南斯拉夫聯邦時期名為提托格勒,
二戰期間被義大利法西斯侵占,城市遭到極大破壞,
目前已重建為黑山國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黑山國的政治與經濟中心。
馬路邊還看得到損壞的房子
上圖 // 莫拉卡河上的千禧橋,2005年通行。
下圖 // 一旁的莫斯科橋,象徵與俄羅斯的友好關係。
橋很普通,倒是莫拉卡河兩岸風光不錯。
波德戈里察- 耶穌復活大教堂
這座看是百年中古城堡式的建築,並非是古蹟,
但卻以中世紀型態風貌在世人面前呈現的東正教教堂
遠觀這座教堂就像一座城堡一樣,有著中世紀的元素,
但這卻是從1993年動工,占地1300平方公尺,
由建築師Predrag Ristic設計,歷經20年才完工,於2013年落成,
並在2014年10月7號奉獻給東正教大主教。
從遠處看,可以看到這座建築由兩個高的塔樓
以及七個穹頂所構成的壯觀建築,
總共有17個鐘懸掛在這教堂的塔樓和建築裡,
而最大的鐘是巴爾幹半島地區最大的,重達11頓。
整體的立面可以說是仿造在柯托的聖特里普納大教堂,
融合了羅馬,義大利,以及拜占庭所組成的蒙特內哥羅式的獨特藝術。
遠看可以看到這座教堂是由巨大的石塊所組成,
走近一點看底部是些未經雕刻的粗糙石塊。
在建築師的巧思下,隨著越往高處,石塊越精細,
象徵凡人的平凡,與越接近上帝的完美,
而教堂就是一個溝通的渠道。
粗糙的石塊上,有一些雕刻就像大城市的塗鴉,
彷彿是隨意地被雕刻在岩石上,這應該和強調精細的拜占庭建築格格不入,
但是這看似隨興的雕刻卻因在粗糙石塊展現出另一種精緻。
另外在教堂的屋頂建築也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格。(文字摘自網路)
中餐後前往波赫國的邊境小鎮-特雷比捏
山頂上的塞爾維亞東正教修道院。
因其位在特雷比涅近郊最高的山丘上,從這裡可以俯瞰城鎮,
點點紅瓦白牆錯落於清澈碧綠的河流之中,
古樸典雅的石橋點綴其中,一覽無遺的山城景色,令人心曠神怡。
不知不覺又滑進另一個國家?
那就先介紹一下波赫: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Federacija Bosne i Hercegovine),
簡稱為波赫聯邦,是組成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這個主權國家的
兩個政治實體之一,
另一個為塞族共和國,
雙方以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聯邦和塞族共和國的邊界分隔線為界。
由於波赫聯邦是由穆斯林(即波士尼亞克人)及克羅埃西亞人組成,
因此又被稱為穆斯林和克羅埃西亞聯邦,簡稱為穆克聯邦。
2001年時憲法法院判決塞爾維亞人
為波赫聯邦境內第三個擁有合法投票權的族群,
同時亦判決在塞族共和國境內的穆斯林(即波士尼亞克人)
及克羅埃西亞人擁有合法投票權。
特雷比涅塞爾維亞東正教修道院外觀華麗繁複,
屋頂為美麗的圓拱,遠觀如同一座宮殿城堡。
修道院裡的壁畫非常華麗,四周牆壁都畫得滿滿的。
上面介紹的兩座教堂可看性其實蠻高、
不過我們只短暫停留-
似乎只在告訴大家:這裡有這麼一座漂亮的教堂喔!
暗示著快快拍完外觀就走人,在整理圖文的此刻才發現
沒有深入參觀真的很可惜呢!
11月7日早上去拍「克拉維切瀑布」
此瀑布有「波赫的普萊維斯」之美名。
欣賞過十六湖國家公園的瀑布,感覺這個瀑布規模很小,
但是小歸小,從停車場走過來也有一段不短的路程和
下坡階梯,剛下過雨,階梯的石板非常濕滑,
需要很小心。
即使撐著登山杖,如履薄冰的一步步走,
我還是在最後一段階梯往下滑…滑了三四階,
多虧大姐在前面發現,和一位大哥合力拉我站起來。
幸好…無事。
離開瀑布時還看得到藍天白雲,
前往布拉加小鎮路上開始下起大雨。
走好長一段路前往餐廳吃飯,
小鎮風景倒蠻有特色。
沒想到在中午用餐的餐廳吃飯時我又摔了一跤,
這次領隊知道…因為餐廳在半地下室,
外面下雨濺濕了餐廳的大理石樓梯,餐廳沒有注意要隨時擦乾。
這次直接滑到領隊和導遊前面!左小腿甚至向左彎曲!
不過,自己先檢查過後才讓靠過來的團員拉我站起來,
托佛菩薩保佑-沒事!
飯後前往就在旁邊的布拉葛苦行僧之家
位於東歐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
原本戰火不斷,1995年後回歸和平,觀光遂成為經濟主力。
布拉加伊雖然是個小鎮,但位於布納河畔的修道院卻為當地帶來秘境美名。
這座修道院為伊斯蘭教蘇菲教派的苦行僧所建,
可回溯到600多年前的鄂圖曼帝國時期。
根據文獻紀載,布拉加伊的修道院
最早出現在1664年土耳其旅遊作家愛維亞•瑟勒比的遊記裡。
在18與19世紀共經過兩次整修,波士尼亞內戰前,
原本被迫離開修道院裡的僧侶紛紛回歸,並恢復宗教活動。
新政府的古蹟修復計畫讓修道院回復到接近600年前的原始木造風華。
哦!因為仍下著毛毛細雨,參觀修道院還要走戶外濕滑
走道,我和室友及另兩位大姊沒有進去。
也因此在等候時可以四處看看而拍到不錯的角度。
前往慕斯塔爾,又在下雨….
一天連跌兩次,大家都力勸我不要去拍老橋,
在車上領隊更是不惜以曾經有團員在前往慕斯塔爾老橋
的路上因為濕滑的石頭滑倒跌破頭死掉的恐怖故事欲圖嚇阻我。
勸我和大姊剛好有伴一起先回飯店休息。
不過,慕斯塔爾老橋是我這次旅程的重點豈可輕易放棄,
我依著自己的腳力走在隊伍後面,
每一步都先用登山杖固定了再移動腳步,終於一步一階的下到溪床,
全程平安順利!
大家擔心接二就會連三的事沒有發生。
莫斯塔爾古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Stari most,)
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莫斯塔爾的一座16世紀的橋樑,
橫跨內雷特瓦河。
古橋矗立了427年後於1993年11月9日波士尼亞戰爭期間被摧毀。
之後開始重建,並於2004年7月23日重新開放。
2005年,該橋及周邊地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維基百科
在16世紀建造時,它的跨距29公尺,超越了當時工程技術的極限,
老橋完工後,橫跨著內雷特瓦河,就像一道彩虹,
橋的兩頭有碉堡,當年有守衛駐守,斯拉夫語的「橋」,稱之為Most,
城市的名字「慕斯塔爾Mostar」,就是從守橋人演變而來的,
由此可見這座橋之於這座古城的重要性了。
哇!這是花錢請來的嗎?紅色獨木舟划過來了!
領隊說拍老橋得避開橋後的尖塔,所以要稍微蹲下來。
倒是拍完老橋,當地導遊帶著大家
在傾盆大雨中(全程大雨)徒步走了40分鐘前往土耳其之家,
即使撐的是很大支的傘我的背包全濕圍巾染色錶帶脫落,
帶著大相機的女攝影客抱怨她的鏡頭和機身全毀了…。
(因為下雨,忙著照顧腳下,全程沒拍照。)
(至於土耳其之家,若有去過土耳其,那麼這個點完全是多餘的,
沒有前往的價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