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村圖書館
别稱“大屋頂”,是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在杭州設計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建築作品。
藝術中心内設美術館、圖書館、小劇院、咖啡館等多種活動場所,
簡約而多元的空間,同在一座大屋頂下。
3月24日行程第四天我們從蘇州拉車140公里來到杭州
為了看安藤忠雄在杭州的第一座建築--
良渚文化村圖書館
甫一下車--迎接我們的除了毛毛細雨
還有這一大片油菜花
都 3月下旬了還能看到油菜花大家都頗開心
杭州良渚文化村被稱為最優美的栖居地,
旁邊就是5000年文化遺址-中國文明起源地之一。
這個自給自足的小村落,什麼都有,就是差個社區圖書館。
曾是良渚文化村圖書館館長於是說動了全體村民,
從設計、規劃、選書,終於讓小小村民圖書館開了起來。
可是,他們後來又覺得為何不讓圖書館大一點呢。
於是2010年10月的一個晚上館長坐在73歲的安藤忠雄前,
建築師若有所思地說
「不要破壞自然,建築應該與自然共生,
我的建築一定要對得起這片青山綠水。」
越過一大片油菜花,新的文化藝術中心就藏在那裡,
從上空俯瞰,一萬多平方米的多邊形建築,就融在森林之中。
大屋頂微妙幾何切割,藝術中心和良渚山川緊緊相連,
屋頂數十扇三角形天窗,將屋外自然光引進來。
建築分為三區。
南邊是美術館功能展示,北側是教授舞蹈音樂藝術,
中間則是閱讀大廳和圖書館。
安藤先生希望這裡是孩子尋找知識的樂園,樓梯肆意穿梭,
每一個角落都是一次新的發現。
領隊帶我們先繞著建築走一圈 看看水池設計還有其他...
建築外側種了很多櫻花樹的櫻花小徑
四月櫻花盛開時 ,
粉紅色櫻花林將會反射在建築外牆玻璃上形成另一幅櫻花勝景 .
就像這樣...當然 現在櫻花還沒開...
這裡也許是舞蹈練習場所
不過大階梯除了創造神殿式的氛圍 卻同時也是居民平時可以
在這兒 看書 休息 發呆的地方
安藤忠雄建築作品一貫的水池圍繞 ,
雖然類似者頗多 , 卻仍然能保持新鮮感 ,
可謂已經運用得出神入化 , 也看得出老人家的用心 .
安藤先生每天都在思考和建築有關的事情,
讓建築自然融和為一,透過最基本的幾何形式,
不斷變換的光營造每個人的微觀世界。
白天光影在台階上流動,
到了夜晚,水庭則倒影出另一個樣子,
春天櫻花小道呼吸土地的寧靜。
學員們也發現了油菜花在玻璃牆面上美麗鏡射
設計不少三角形天窗引進自然天光
看到眼前這一幕 , 大家腳步明顯放輕 ,
深怕一個小小聲音都會驚動讀書人 ....
又是一座讓人艷羨的圖書館...在中國大陸ㄟ !!
台灣呢 ? 我想我也該去高雄總圖或是桃園龍岡圖書館看看...
直達天花板的書格 -- 空著的書格等著有心人的捐書填滿 .
Allison至今也看過好幾座國家級的圖書館,
來到這座算是相對小巧的圖書館仍然很感動 ,
感覺能夠被書香包圍是很幸福的事 !!
啊 !! 香水ㄟ ! 就是同名電影香水的小說吧 .
清水模混凝土柱子巧妙地豎立在三角形結束的地方
會不會太奢侈了?
看書累了 , 抬眼望向窗外就是一幅美麗的風景 ,
遇到櫻花盛開時....
不 ! 那時候我可能乾脆跑到櫻花樹下坐...
2015年秋天建築落成時,
安藤先生留下了一句話
「建築的真正意義,應該是讓使用者來說話。」
現在,原先13568本村民捐贈的書放滿一個角落,
未來空著的書格正等待每個人帶一本自己喜歡的書來這裡。
(紫色文字摘自WE HOUSE)
看似隨意嘎然而止的樓梯 ,
除了讓靜止的空間有了流動性 ,
也讓來此的居民可以隨時停駐--包括剛進門時煩躁的那顆心.
離開前再跑出去拍一次外觀空景..
因為入口處的一張「村民公約」的海報,
上網
爬文後發現在良渚文化村還有包括一座美麗優雅的小教堂、
( 上圖 // 網路下載 )
很有意思的良渚食街、白鷺郡北、良渚博物館、山林景觀…
可以參觀,
雖然安藤忠雄設計的圖書館讓我很感動
但是匆匆一趟遠路只去看圖書館真的非常可惜…!
關於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為中國新石器文化之一,分布地點在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
1936年發現的該文化遺址,
於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
考古地點分布於太湖周圍地區。
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
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
其中圓盤玉稱作「璧」,柱狀玉稱作「琮」。
另外,陶器也相當細緻。
安藤也知道,
這裡最有名的建築
是另一位世界建築大師切波菲爾德設計的
良渚文化博物館。
良渚博物院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美麗洲路1號、
美麗洲公園內,
是一座展覽、陳列、研究良渚文化的專題類博物館,
其前身為1994年成立開館的良渚文化博物館,
新館於2005年3月動工、2008年10月對外開放,
良渚博物院新館
由英國建築師戴衛·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設計,
其設計理念為「一把玉錐散落地面」,
建築由不完全平行的四個長條形體塊組成,
內部穿插設計了三個天井式庭院,外牆採用黃洞石砌築。
新館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
展覽面積4000多平方米,
設有3個常規展廳、1個臨時展廳及文物庫房等。
(博物館圖片下載自官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