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照片在去年11月1日寫出第一篇後,
接著一篇又一篇先分享Allison喜歡的建築,
期間又讓日本北陸建築插了隊;
幾次瀏覽資料夾裡整理一半的雙年展照片,
覺得不分享太可惜了,
畢竟不管是藝術層面或是建築層面,
都是具有讓有興趣的朋友參考的價值。
雖然Allison對建築完全是外行,
但私下覺得這些展出的東西都是彌足珍貴,
(這是敝帚自珍嗎?)
但也正因為是外行,我就少些文字說明,
大家有興趣就看看照片,
從畫面讀出你所要的訊息吧!
很喜歡這座木頭金字塔 我們在這裡玩拍好久呢
In Therapy,于北歐展覽館挪威館//
David Basulto & James Taylor Foster
理由:無論是建成形體或概念形體,
這個展覽以有趣的方式提出了一些深遠而必要的問题,
其中之一是建築如何能在延續傳统的同時也能不断發展,
這也是當下在北歐國家(芬蘭、挪威、瑞典)特别重要的一個問题。
接著是日本館
不過我們先被這海邊的浪漫咖啡座所吸引
日本館的入口
模型屋
前陣子看了一本談建築人的小說,
文字優美的 '火山下 "
裡面有說到某些建築師手很巧 , 製作的建築屋模型不但很精緻 ,
而且很仔細的把家具的細節都表現出來 .
感覺這模型屋製作得好精巧
不知不覺多看了好一會兒
是 "日本館 " 無誤 !!
繼續前行----海邊的風光總是看不膩
我和女兒用餐前有努力找尋另一家咖啡廳,
找得又餓又累 ,
原來它躲在這麼邊邊 .
雖然覺得食物也許差不了多少 ,
但有海邊VIEW的咖啡座 , 就是加分 !
澳大利亞館 ( 泳池+ 躺椅 ) //
放鬆的 , 愜意的 , 休閒的 , 生活就是要這樣 !!
台北設計之都展覽中也有類似的展出方式
委內瑞拉館 外面的水池也是展示之一
綠色庭園裡有設計得很別緻的木頭涼亭和椅子供人休息
可躺可坐下來
體驗 + 走累了, 正好閉目休息一下 .
看起來像衝浪
忘記是哪個館送這有趣的摺紙玩意
(可以收闔起來的)
丹麥舘
去哥本哈根自助旅遊時也趁機看了不少他們的現代建築
下圖 // 屋頂空間的活化 + 綠植牆
這些展出的模型或照片感覺很熟悉和親切
吊掛的盆栽 // 丹麥館
離開綠園城堡展區 , 我們續往另一個展區 --軍械庫 .
今天的太陽很大
軍械庫展區很靠近聖馬可廣場 ,
才剛抵達威尼斯的第二天, 我們仍舊不熟 ,
幸好到處都有這樣的展覽標示或是紅色看板 ,
不至於迷路或找到發慌 .
走了好長的路 先在這裡喝杯飲料吧
金屬廢料傘
「2016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 Alejandro Avarena,
才華洋溢,作品極具藝術性,更致力於環境、社會關懷的實踐,
包括智利海嘯過後的災後重建、聖地亞哥都會公園為的兒童遊樂場、
與當地貧民共同完成的新型態的社會住宅等。
他長期以建築扭轉社會問題,獲得普利茲獎的榮耀。
在他的帶領之下,
2016 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由他所關注的環境關懷切入,
共提出十四項概念關鍵字:
「隔離」、「平等」、「衛生設施」、「自然災害」、「住宅短缺」、
「移民」、「犯罪」、「汙染」、「交通」等讓參展團隊思考,
Alejandro Avarena:
「面對大環境的劇變來勢洶洶,我們雖無力扭轉,
但或許能從建築下手,
順應改變,調整型式,創作更理想,更讓人安心的生活。」
針對策展概念,
他與團隊在威尼斯軍械庫(Arsenale)的第一個展區,
用作品做出精采的主題宣示。
蒐集上屆雙年展共 100 噸的廢料,數量驚人,
回收石膏鋼板由上往下懸吊,金屬的硬質剛強,氣勢驚人!
讓 "前線報導" ( Report from the Front ) 主題意象完全展現。
展間所呈現有如軍隊般的滂沱氣勢,既整齊劃一又交錯參差,
讓人感受到來自前線的急報的緊張感,
策展團隊的用心與巧思讓人佩服。
忘記是哪個國家了
城市與社區營造
超越弯曲ETH
ETH的思路最簡單也最具視覺衝擊。
ETH在第十五届威尼斯國際建築双年展上展出的“超越弯曲”,
由“塊狀研究组”
( block research group prof. philippe block and tom van mele)構思,
参加了双年展在軍械庫的主展区。
展区由多個板塊组成——四種拱形樓板的原型、
一系列的圖形化力學圖解以及一個膨脹岩拱,
展示了建築學是如何向過去的建造技術學習。
作品主張美觀與资源的有效運用相互并不矛盾。
通過對新型结購設計方法和数字建造手段的應用,
淘汰了過度使用的鋼材,
讓更低調的材料——比如泥土和石頭,重回主導地位。
展览中心的型態:“穿山甲拱”,
從與過去石頭大教堂相同的结購原则中發展而来,
被當代技術的實现堅固加强。拱由399塊獨立切割的石頭構成,
整体结購没有使用鋼筋加固也没有用砂浆黏结。
拱跨度16米,最薄處只有5厘米。
首先在德克薩斯由埃斯科贝多小组(escobedo group)加工並實驗组装,
然后拱被小心的拆解並水運至威尼斯。
在威尼斯,由同一组石匠用两周的時間在縣有地點重新组装。
個人蠻喜歡這個展覽 大概是優美的曲線和洞穴感吧
說明: 藍色字體的介紹資料皆來自網路
************** 未完 待續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