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就把三個小點放一起介紹了。
馬賽克磁磚博物館(藤森照信,2016)
多治見市的笠原町,過去是日本最大的馬賽克磁磚生產地,
如同多數傳統產業一樣,因為時代與市場變遷而趨於衰退,
因此設立此博物館以展示和紀念磁磚產業曾經的過往。
博物館其實很小,頗有童趣的建築外觀乍看像龍貓,
仔細端詳整座建築的立面,包括一整排的小窗戶、
灰泥黏土牆、屋頂外簷種著一排樹,
突然,閃過腦海的是:
這不就是一座「窯」嗎?
建築設計者把燒製磁磚的基本元素拆解開來分別呈現:
黏土(泥土牆)、木炭(樹木)、
燒製磁磚時送柴火的一個個小洞口(窗戶)…煙囪…
據悉建築設計者曾表示有參考台灣的蛇窯…
還真被我猜對了呢,整座建築就是蛇窯的橫切面啊。
出乎預料之外的是
博物館的外牆用的是日本的黏土塗成灰泥牆
而沒有用磁磚貼滿
代之以瓷碗碎片零星裝飾 反而呈現出淡淡的優雅
小而別緻的入口
一樓進門後的展示區和販賣區 最裡面還有勞作體驗教室
長長的樓梯直通頂樓
頂樓的展出設計
博物館展示的磁磚並不多,
因為看過葡萄牙里斯本的「磁磚博物館」裡
豐富的磁磚藝術創作,感覺這裡的展出實在太少太少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進
上 // 網路照片
見面不如聞名-金澤21世紀美術館
(妹島和世,2004)
金澤21世紀美術館
是由SANAA事務所的知名建築師妹島和世設計 ,
完工前一個月就獲得威尼斯雙年展的金獅獎,所以備受矚目。
其實兼六園、金澤城、鈴木大哲紀念館、
21世紀美術館都在同一個區塊。都是走路就可以到的距離。
上 // 網路照片
入館前可以先看到一整圈的「DROP CHAIR」水滴椅
這是SANAA事務所的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設計的。
丹麥藝術家Olafur Eliasson的「Colour Activity House」
透過彩色透明片看到的世界很不一樣、
轉個角度可以看到很不同的畫面。
上 // 網路照片
逐漸靠近美術館圓形建築時,
大家都被大廳黑壓壓的排隊買票人潮給嚇壞了!
幸好領隊有先見之明辦好預約,
要不然得排隊排到黃昏了!
老師建議想在美術館咖啡廳吃中餐的人 ,
可以考慮先吃飯再參觀,
因為咖啡廳尖峰時段也是長長的候位名單!
不耐久餓的我當然先解決中餐,
這是豆腐咖哩。
(好可惜我居然忘了點咖啡!)
上圖 // 網路下載
原來那麼多人潮是衝著美術館
正在展出的「工藝與設計展」而來!
不過我卻要先把
整個美術館最有名的、需要買票入內的「游泳池」
先搞定!
畢竟所慕名的、想看的、是館內的這座游泳池!
但還是失望了!
上圖 // 網路下載
被稱為「游泳池」的只是一方淺淺的水池,
而且非常的小!
被透明玻璃圍住的寬闊空間裡的小小藍色水池,
可以從泳池上方觀看泳池下方的人,
也可以從泳池內部觀看外面的人,
的確是個有趣的視覺遊戲作品,
可惜當天下很大的雨,雖然入館之後雨已經變很小,
但是館方還是拉起封鎖線禁止遊客進入,
沒法拍到想要的畫面。
幻想破滅 ---被眼前的現實打敗
而且,美術館所謂的建造設計是依照金澤地區
巷弄街衢設計走道和展示空間,
雖然整體外觀是圓形的設計,
中間卻有很多圍起來的地方造成動線非常之不流暢,
想要去看某個展出就要不斷的折返進出,
甚至好多展區想到卻怎麼也到不了的讓人氣餒!
繞了好幾圈 , 最後仍沒找到 ,只能遠拍的綠色走廊 .
拼布花牆面與椅子的PEOPLE'S GALLERY
(在十和田美術館的咖啡廳天花板地面牆壁
也是同一個人的作品!)
只能遠眺的小金人
這麼多人湧入 ? 不是拉著線嗎 ?
不鏽鋼球的設計比起畢爾包的不鏽鋼球設計 ,
還是略遜一籌 !!
上圖 // 網路下載
白雪覆蓋的大地為美術館平添幾許夢幻
西田幾多郎紀念哲學館(安藤忠雄,2002)
哲學館基地位於「哲學之社」小丘頂上,
人們須走過大片階梯才能到達。這階梯以天空為背景,
把整個雄偉氣勢展演出來。
我特地走一趟長長的坡道到盡頭 ,
實地體驗繞過花壇的感受 .
清水模牆的一邊是停車場 , 盡頭是電梯 ,
從電梯出來是這樣的一條小徑 ,
循著小徑繞了一圈 , 迎面就是昂然而立的玻璃建築體 .
隨意地散置在廣場上的圓形小花壇,
讓前往西田哲學館的思想之旅,
須在這片美麗的庭園迂迴前進。
宛若迷宮般的花壇 , 階梯不盡然如我所見般直通而上 ,
兩次遇到 < 此路不通 > 只好折返另覓通路,
果然 人生學問深奧 , 豈能輕悟 !
然後突然地,量體單純的玻璃建築就在與地形融為一體的
階梯廣場後聳立!
安藤忠雄設計了這樣的建構,
隱約詮釋了哲學思考的迂迴路徑!
哲學館建築由兩個單純的量體構成,
較矮的量體是二層樓的設計,
作為收藏品的展示空間,和售票入口。
地下室的「空之庭」,
以斜坡階梯繞著迴廊走 , 動線讓單純的型體 ,
有了豐富的視覺變化 .
< 空之庭 > 是個被四道牆壁圍住的空間。
裡面甚麼都沒有,除了四張透明椅子
可以讓人們坐下來仰望上面的天空。
「甚麼都沒有!」
正是西田思想的具體呈現!
(不過遊客如我如剛好在場的一群模特兒攝影客
只把這裡當作捕捉光影的地方,
真是辜負了設計者的用心呢?)
五層樓高的玻璃建築是研究室功能。
最喜歡的是最上層、據說是為讓人們體會西田叩拜夕陽
的思想而設。
好像2 樓或3 樓設有現代茶室,不過我在外逗留太久,
所以未入內體驗茶室空間,感覺挺可惜的?
(藍色字體中之資料與文字參考自 <行程手冊 / By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