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看到網路上有波浪彩色貨櫃屋的倒影好吸睛,
8 /24 趁出門吃晚餐之便決定去走走..其實正好在
摩斯漢堡旁邊而已。
當然,更棒的是就在住宿的GAYA潮旅店對面…
地點有夠近也是誘因之一。
台東縣政府將80年歷史的台東火車站
改建成藝術、旅遊、休閒的多元文化空間,
吸引許多遊客前往。
鐵花村甚至打造了一處貨櫃屋新亮點,波浪狀的屋頂外觀,
裡面是以50個貨櫃建造三層樓的建築,
進駐了原住民文創商家、手作工坊、咖啡輕食及酒吧等。
鳳凰花還在開
星巴克和後方的藝術裝置
之前到過台東鐵道藝術村
卻不知原來隔著一條馬路的鐵花村聚落這麼有看頭,
鐵花村由臺鐵貨倉宿舍改造而成,
為「國際光點計畫」的第一個正式營運據點,
由交通部觀光局和台灣好基金會共同推動,
為感謝胡適的父親「胡傳」(字鐵花),
擔任台東知州(等同如今的縣長)時對當地的貢獻,
舊台東火車站前的道路被命名為「鐵花路」,鄰近的鐵花村也因而得名。
有如波浪般起伏的屋頂用馬賽克拼貼
讓我想起在巴塞隆納有特地去逛的聖卡特琳市場。
烤大爺的建築外觀和星巴克一樣
似乎是統一造型
鐵花村主要有「音樂聚落」、「鐵花小舖」、
「假日慢市集」三大主軸,
皆以台東在地文化為核心,音樂聚落提供原住民音樂人、
東台灣音樂人以及國內外優秀表演藝術家一個實現夢想的舞台,
以「鐵花一開,音樂就來!」為目標,
期待來到這的旅人都能感受到音樂蓬勃的生命力、
沈浸於無限創作能量當中。
這間外觀吸睛的貨櫃屋聚落是TTstyle原創館,
裡面有許多傳承工藝的店家,
將文創美學結合飲食與觀光文化,展現台東與鐵花村的新風格。
除了極具特色的波浪屋頂外,
內部採用不同顏色的貨櫃聚集推疊,
貨櫃屋頂也使用了綠色植物點綴,將文創美學融入大自然元素。
館內一樓大部分為手作文創,二樓有咖啡館與花店,
三樓則有酒吧,
每間店都有其獨具的特色,不僅好逛也很好拍。
Allison至今也看過好幾處以貨櫃為預鑄單位建造的建築,
感覺這裡的貨櫃組合比較活潑有創意,
顏色也比較繽紛卻又帶著搖滾氣息,
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花蓮星巴克洄瀾門市
比起來也遜色好多…
假日慢市集,只在週五至週日登場,
有非常多創作者和小農藏身於市集裡頭,
熱情地向大家展現他們別具巧思的手作小物、美食、甜點
以及健康的在地新鮮食材等,
隨性、自然、不做作的市集魅力,
也常吸引旅人們駐足於此。
TTstyle原創館位在鐵花新聚落裡,其
曲線型建築的外觀設計感十足,
波浪天頂象徵著台東山與海的意象,
整體結構以50個貨櫃、鋼筋打造而成,
鐵花村必拍景點,
便是延著鐵花村兩旁街道一串串的彩繪熱氣球。
這些彩繪熱氣球是由參加DIY彩繪的民眾所畫,
仔細看每顆氣球,偶爾會發現令人會心一笑的內容。
到了晚上,熱氣球點起了燈,一整片漂浮在空中的燈海,
夢幻浪漫超有氣氛!
「微光集」,攤位包含了手作產品、
美食、生活小物與台東在地農產品等。
夜晚的星巴克
每週三到週日下午及晚上,
這裡的空氣會飄揚著各種音樂,
「鐵花一開、音樂就來」是鐵花村的目標也是理想。
台東是原住民音樂能量最厚實,也是最豐富的地方,
而鐵花村讓台東的原住民音樂更加蓬勃發展。
鐵花村每個月都會在臉書及官網上PO出表演節目單
音樂類型相當多元化,有還在讀書學習創作的學生、
有北漂尋夢的樂手、有金曲加持的樂團、
有深耕在地音樂的創作人。
甚至,胡德夫、安溥、紀曉君等超級大咖,
也會不定時的意外現身在鐵花村的表演舞台上。
第二天早上吃過早餐後先走去附近的寶町藝文中心拍照,
回飯店前彎進星巴克喝杯咖啡,
又恢復喝咖啡後能夠在旅途中悠閒地坐下來喝杯咖啡
感覺很愜意!
內部裝飾猜測是原住民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