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市公有第二零售市場,創立於日據時代(1917年),
當年這一帶為新富町,因此第二市場最初的名字是:
「新富町市場」。
1936年大火,隨後重建。
2004年臺中市政府進行全面性整修。
第二市場
位於臺中市中區三民路與台灣大道一段路口,佔地2,388坪,
屬三翼放射狀建築型態,中央以一座六角主樓為其核心,
市場內有54間店面、約有300售賣各種貨品的攤位。
市場內的爌肉飯、麻芛、香菇肉羹、紅茶、麵攤,
都是數十年歷史的小吃攤,挑選一家坐下,
端上的可是一碗碗經過數十年歲月,無數老饕鑑賞過的美食。
山河滷肉飯與李海是兄弟,分家後為了不互相競爭,
也是為了生意長長久久,
協調好一人做中午一人做晚上。
好吃不在話下...永遠都是排隊人龍...
文化廣場邊的古早味自助餐,
有看到高掛的麻薏湯看板嗎?
我常來帶個一大包回家…
只是萬物齊漲….麻薏湯也漲價了…嗚
林記自助餐豐富的菜色
第二市場是台中早期相當重要的民生物品集散市集,
因此販賣的商品十分多元,需要分類別劃分攤販的區位,
因而使市場的通道呈現六角形放射形狀,
故又名為「六條通」。
這是紫色…也有黃色…
從六角樓牌樓下方進去
第二市場有賣咖啡?…我倒是不曾停下腳步,
下回抽空買個一杯喝喝看…
生魚片攤位,拍攝時間還早…
平常一整排的人…
這畫面看起來比較熱鬧,
除了宣傳與布置,
第二市場還需要更進一步改善衛生與視覺設計…
第二市場是台中早期相當重要的民生物品集散市集,
賣的多是高檔食材。
下面圖片的甘媽店更早期的店面3到4倍大,
店內櫃裡滿滿的舶來罐頭…餅乾…
而我只買他們家的海鹽…
別笑,海鹽早年是要有販賣許可的,
不是隨便店家就能賣。
武德宮
正好有一團遊客在做導覽解說…
旁邊巷子有賣水果…蔬菜…還有衣服…
市場唯一洗手間就在武德宮旁
念初三就寄住在中華路樂舞台對面巷子內的阿姨家,
高中念台中女中時寄住柳川東路表哥家,
一直到結婚後第二市場也是經常必到的…
當然Allison自小是貧農出身,
為什麼卻有進出日本貴婦市場的記憶?
如今那些「感冒生病就可以買一顆貴森森的蘋果吃」
的記憶似真亦或是假...如今也弄不清楚了!
只覺得連學費都要表哥接濟的人
怎麼可能在第二市場混吃混喝?
高三開夜車趕功課去買一個一元台幣的老兵饅頭啃
倒是記憶鮮明。
漸漸的…記憶比較可信的是婚後先生開鐵工廠,
逢年過節銀行和客戶要送禮,
一是洋酒一是名貴水果,
這就是了!名貴水果當然是來當年滿滿是
日本飄洋過海來的日本水果的第二市場買!
現宰鮮肉和鮮魚攤位已經變少了
這幾年新出現的生鮮壽司攤位
替代掉原有的蔬菜…衣服攤位...
這家粉粿冰愛玉冰生意不錯..
阿婆一個人顧…
節慶也賣應景的年糕發糕和粽子…
主顧應該不少…
對面的素食自助餐
第二市場有兩個素食熟食攤位
另外一家真的是攤車…就在山河滷肉飯後方
賣麵食和滷味…很不錯吃
夏天也有麻薏湯…
接近中午就是長長的排隊人潮
先排隊點餐再轉到另一頭結帳…
也有內用空間…
真希望他們能改裝成現代明亮衛生乾淨的環境
要不然總是要趕快吃完趕快走人
第二市場有好幾個入口
這是台灣大道測的中間入口
老饗客都知道第二市場有兩家肉圓;茂川和丁山肉圓
其實茂川和丁山肉圓是系出同門,
都是第二市場丁山肉圓的後代開的,
兩家都在第二市場,隔著台灣大道相對面,
茂川肉丸店面乾淨整潔有經過設計,
更於2020榮登台中米其林餐盤推薦。
早年第二市場不僅僅是蔬果界的愛馬仕,
連衣服也是喔,巷弄裡藏著不少舶來品店,
來自日本歐洲的服飾包包比比皆是!
現在比較常搶大家眼球的都是販賣庶民的衣服店面,
有290元也有2000多元的..
2千3千的衣服單價在市場來說也不算便宜!
(布料材質和設計版樣)
顏記肉包每星期二休息,
本來想順便買個十幾個回家…
拍攝這天是8月15日
Allison支援台中地檢署在第二市場的反賄選宣導活動,
早早抵達,利用工作前後很認真地拍了些照片,
(雖然常來…卻不曾認真像觀光客一樣拍照..嘻…嘻…)。
Allison常吃的除了顏記肉包店,山河滷肉飯,
還有立偉麵食、福州意麵魚丸店,和兩家素食。
茂川肉丸已經搬到對面,店面乾淨;
偶而在廟口前的古早味自助餐帶一包麻薏湯回家。
顏記肉包店的肉包都一次帶個8個10顆回家冷凍。
這天離開前去福州意麵魚丸店買乾意麵和乾餛飩。
他們家用餐環境比較乾淨,招呼人員也比較多。
至於三民路側中間川廊的菜頭粿和阿嬤的相思麵,// 上圖
應該是觀光客慕名在吃的,
在地人如我實在看不出個所以然---尤其入目就是髒跟亂。
有一次渴了去阿賴茶棧想買奶茶,
結果他們家只加奶精沒有鮮奶---嚇到…放棄…
轉去買杯現榨的柳丁汁還比較健康。
德昌手工藝材料行...甚麼都有甚麼都不稀奇...
哇 !是「阿嬤的大花褲」ㄟ!
真的是第一次知道第二市場裡有賣!
這種大花褲和上方白色麻紗襯衣是古早古早年代…
因為很涼爽通風,不像棉質內衣一流汗就黏呼呼...
不只老人家愛穿,40年前連中年人
也愛穿這種材質的內衣。
有傳統布行ㄟ... 感覺很稀奇....
Allison以為只有繼光街或中山路剩下少少兩三家...
讓我也想剪些花布回家當桌巾或被單也好。
很可惜,昔日的貴婦市場居然沒有
比較完整的鮮花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