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4-15一個人上去台北玩兩天,
主要是去看日本「Team Lab」的未來樂園,
也去華山文創園區繞了一圈,
第二天從草山玉溪下來,特地搭計程車到明星咖啡館吃飯,
然後轉往北美館…
以為幾年不見的北美館經過整修後會有不同的外觀或內裝…
加上沒有甚麼展覽讓我有感,確實是有點失望…
唯一有興趣的展覽
「王大閎的登月紀念碑計畫」
走去美術館後方花博園區路上...
12 /15 台北的天氣超好、藍天白雲…
幸好路邊的宣傳旗「王大閎建築劇場」是我唯一的不虛此行…
唯一看到的、覺得有興趣的展覽
第一眼就被吸引的美麗光影
王大閎是誰?
說來慚愧,喜歡看現代建築的我,
記憶裡只有現代名氣很夯的安藤忠雄、妹島和世、伊東豐雄…
以及在歐洲追過的好幾位名建築師如西薩 ...庫哈斯......等等的作品,
對於王大閎這位台灣早期建築師真是陌生啊!
幸好在臉友處幾度出現「王大閎」這位大師的名字…
被譽為「建築詩人」的王大閎出生於北京,於上海與蘇州長大。
父親王寵惠為第一任司法院院長。
他曾負笈英國劍橋與美國哈佛大學,
為華人最早接受歐美現代建築洗禮的代表人物。
王大閎除了是英國劍橋大學建築系學士、
後來又攻讀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
還是包浩斯創校校長葛羅培斯(WalterGropius)的學生,
又受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Rohe)影響深遠,
台灣很少有人能夠跟世界最先進的設計端有這麼強的連結。
在一九七〇年代,王大閎在台灣佔有一席之地,
特別是一九七二年完成台灣第一座現代主義建築國父紀念館後
聲勢如日中天。
不過...最精彩的是他為自己建造的自宅....
1953年的建國南路自宅是他在台灣的第一件作品,
看起來有點像是正方形,長寬皆是9.25公尺的小房子,
四周圍還有庭園,這跟王大閎從小在中國蘇州成長的經歷有關。
中國傳統合院建築的特色是「一明一暗」,
在室內與中庭的空間交錯中,感受光線的變化,
從建國南路自宅大門進去,並不是從客廳的落地窗直接進入,
而是要走到房子的側面才能進玄關,之後再回頭右轉90度進到客廳,
所以從大門到客廳,其實轉了180度;
如果要到臥房,還得再次轉180度。
這樣兩個180的動線設計,
從機能主義來說很浪費空間。建國南路自宅室內約26坪,
只有一個房間,按照台灣當年的設計標準,理當做到三個臥房。
但是在轉兩個180度的路程會看到很多景,
這個經驗跟蘇州庭園是一樣的,
這段動線一點也不無聊。
這樣的平面完全是密斯式的,很空靈、很流暢。
密斯的平面很有趣,房子基本上是通透的,
稍微把浴室、廚房隔間並設在中央,剩下的空間都可以互相滲透流動。
建國南路自宅也是這樣,幾乎沒有門,
臥室用簾子隔間,其實沒有什麼隱私可言。
建築,是人類造物中的一種特殊存在。
建築師為自己建造的家屋更是如此,大到空間設計、小至家具擺放,
都是創造者個人風格與理念的延伸。
台灣國寶級建築大師王大閎自宅「虹廬」,
獲列為台北市歷史建築,隨著建築史學家徐明松的深入剖析,
大家可以進一步認識這位引領台灣1960年代現代建築運動的大師自宅,
不僅看見建築與人相依存的關係,
更發現對建築師來說,
即使是自宅,也都是一件自身即完整存在的建物作品
// 建築史學者徐明松談建築詩人美學( La Vie)
很喜歡他的簡潔設計...光影和隨時都有明亮的光線...
走進房子,往右邊走是客廳,
稍微往左走就是廚房,流理臺上方一整排大紅櫥櫃,
櫥櫃底部設有瀝水格柵…先進的構想讓人欽讚!
昏黃的燈光感覺很溫馨…
感謝2位導覽志工的詳細解說也聽我分享
去參觀日本建築師阿部勤的家的美好體驗…
王大閎書軒 DH Café
導覽志工在結束後還介紹對面這間優質咖啡館,
因為中午已經喝過咖啡…
所以只進去詢問是否可以不消費只拍照…
謝謝店家…讓我入內拍了幾張照片...
王大閎書軒 DH Café
位於「王大閎建築劇場」旁的複合式藝文空間,
特選建築藝術讀物、咖啡輕食,並結合微型展覽、主題式沙龍講座,
希望再現建築師書房的典雅與專業,
宅邸廳堂中人文薈萃、思維流動的豐富景色。 // 官網
書牆上展示了王大閎建築師的部分舊物
包括在北美館看到的「登月紀念碑」…建築書籍…
虹盧為王大閎於1953年完成,原址已拆毀改建。
2017年,「王大閎建築研究與保存學會」經奔走十多年,
募款重建該建物於北美館南側美術公園內,
並捐贈予臺北市政府進行研究與推廣教育。
2018年起北美館以「王大閎建築劇場」的型態,正式營運。
在現場不經意拿到的介紹卡
竟然是模型…如果紙張更厚一點更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