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日期20220225
屏東旅程中的法蒂瑪天主堂因事未開放,
帶隊老師臨時加碼這座美麗的迷你小學,
不過因為學生上課中所以只能在校門外看一看。
位於屏東枋山,被稱為可愛的鯨魚小學校,
就是加祿國小枋山分校,
是丁尺建築事務所完成的第一個公共工程案。
校內僅有25位學生。此工程案是將以前危老校舍拆除而建成,
由於少子化的現象,
設想未來5至10年也可能變成老年長照中心,
因此在學校裡面做了很多無障礙的空間,
讓學校成為孩子學習、鄰里活動以及老年照顧的校園建築。
加祿國小位於山及海之間,建築以鯨魚的背脊與後方的山做呼應。
校園的花崗岩圍牆是縣政府所遺留下來的,
由於型態具海浪意象,因此就將其沿用。
校園中處處可見圓形元素,傳達海洋氣泡的想像,
垂直水泥板牆鑿圓孔洞,在下午時呈現出光影效果。
另一個入口,因為學生在上課,
我們謹遵老師叮嚀沒有冒昧進入。
教室配置以三合院的方式面向山群,有效的阻擋此地強大的落山風。
鯨魚尾巴的部分成為小朋友玩耍溜滑梯以及家長聊天的場所,
鯨魚尾巴下方空間則做為機房使用。
圖片載自潘孟安官網
穿堂做為框景,望向校門剛好可以看見鯨魚起伏的身軀。
枋山分校學生的課後活動為舞獅,
因此丁尺建築也將舞獅的圖騰意象置入校園,
如穿堂牆面以及教室班級牌等地方。
白色樓梯加上平台是網美拍照的好地方...誤
老師介紹時提及在改建這所小學時,
考慮到將來可能廢校,
若這一天果真來臨時學校可以轉換成「長照中心」,
鄰里活動中心…
聽到這樣的我很感動-
在日本或是北歐旅遊時經常有機會參觀他們的
地區性圖書館或社區,幾乎都走向多功能設計,
讓公共空間不再侷限於單一用途!
很開心看見台灣地方政府已經能接受這樣的前瞻設計。
屋頂平台同時設定作為提供居民海嘯發生時的避難平台。
藉由大階梯的動線引導,
人們的視線與活動由地面緩緩爬升至屋頂;
越過水泥堤防的高度限制,逐漸意識感受到落山風的吹拂,
海潮拍打的節奏以及眼前寬廣的山海景觀,
框疊開啟了海洋校園的視野與想像。
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建 築 師:黃卓仁
載自丁尺建築師事務所
為了不讓學生上課時被打擾,
鯨魚小學校於平日下午三點後以及假日才會對外開放遊客進來參觀。
沿著階梯緩緩走上屋頂看見寬闊的海平面,
突破了原本只聽見海浪聲卻看不到海洋的狀態。
遠道而來卻只能在校門外圍牆邊往裡面窺看…
真的很可惜…
讓我們
止步的不是學校校門,而是來自「尊重」!
校門其實沒有關上喔!
本篇因為搬家照片遺失
經重新整理後 再度分享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