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開館的「蘇州博物館」是貝聿銘
接受中國蘇州市政府委託所設計。
北臨中國四大園林之一的拙政園,東臨太平天國忠王府,
1983年普利茲克獎得主,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來自美國的著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
將蘇州視作故鄉,其實這裡也是貝氏家族的根基所在。
他85歲才決定開始做蘇州博物館,將對故鄉、對自身的中國血統、
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對幾何形體的熱愛,都融合在了這幢建築。
2017年煙雨濛濛的 3月參加江南建築參訪團,我們來到這裡。
正門設計有日本MIHO美秀美術館的影子
大廳的吊燈
館內垂直交錯的樓梯以及水牆,構成貝氏建築語彙必有的幾何畫面。
連接展覽空間的通廊,金屬隔柵成為空間的焦點
展館之一 // 窗戶- 中國園林的「借景」
走向庭園的出口有竹林,喜歡竹林帶來的人文意象。
可有古人在此寒窗苦讀?
展館裡最喜歡的龍袍…鮮豔的色彩讓黑黑灰灰黯淡的空間明亮起來。
博物館半戶外空間的咖啡館
真正的好戲在戶外
以新的建材和表現方式詮釋蘇州園林
博物館儘管用的全是現代新材料,
但外牆與內牆都以純淨的白色作為主基調,
僅僅在空間轉折處用灰色的線條來勾勒外形,
同時,深灰色石材的屋面 與白牆相配,清新雅潔,
與蘇州傳統的城市色彩肌理相融合,
為粉牆黛瓦的江南建築符號做了了新的詮釋。
貝氏在蘇博的建築型態中,採用自己慣用的幾何形態,
以及現代營建的建材,來搭配蘇州當地傳統建築的白牆及黑瓦斜屋頂。
早年跟著李清志老師建築參訪時第一次看到的美秀美術館MIHO、
是貝聿銘的作品。
巴黎羅浮宮廣場的金字塔入口也是他的作品。
2019年在柏林我和女兒也巧遇
德國歷史博物館(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很強辨識度的玻璃旋光塔,就是貝聿銘在德國的第一件作品。
大家很熟悉的台中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
則是貝聿銘和陳其寬教授合作的建築。
建築界後輩很推崇這位美籍華裔建築師,
不過我個人不是很喜歡他的建築作品。
不喜歡為什麼還寫?
因為蘇州博物館西館的建築外觀算是蠻詩意也很漂亮,
很想讓大家也看看。
岩石經過打削做成一座座小山形狀
模擬連綿的山峰…果然很像中國國畫。
看過宏村和其他徽州建築,
已經喜歡上了白牆黛瓦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築。
大家有沒有覺得明明是立體的建築,
看起來卻像在紙上用炭筆畫出線條的平面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