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柏林的第一個行程便是去國會大廈參觀玻璃穹頂。
雖然柏林來過一次,因為跟團只讓我們在布蘭登堡門前拍拍照,
無緣登上玻璃穹頂參觀。
幸好我們預約在第二天的下午1:30分,
沒有被前一天的飛機延遲所影響。
一早走出HOTEL DE ROME,前方就是貝貝爾廣場BEBELPLATZ。
廣場兩側都是很古典漂亮的建築...
貝貝爾廣場盡頭就是菩提樹下大街,往右看會看到柏林電視塔,
過橋就是博物館島了。
右邊就是柏林電視塔和柏林大教堂
往左邊走就能走到布蘭登堡門、國會大廈、德國總理府…
中央政府部門…
這天時間還早,一看到小綠人商店…就先進去瞧瞧,
回飯店再買…
真的好多東西喔!
德國交通號誌上的綠人長得跟台灣不太一樣,
紅燈的綁頭小妹妹尤其可愛!
我買了兩個磁鐵放冰箱…
也有小綠人的軟糖…綠色的口味比較能接受…
走著走著很快就看到布蘭登堡門
走過布蘭登堡門就會看到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再往右就是政府中央部門的建築群,
因為預約參觀時間在下午,我們就先繞著走一圈,
毛毛細雨中沿著施普雷河岸漫步,去看遠方白色如大鵬展翅的建築,
原來是世界文化中心的另一側,路過鐘塔,
去餐廳好整以暇的吃過中餐再走過去報到。
從公園拍攝的國會大廈正面
細雨霏霏中報到的灰色小屋前已陸續有人入列。
報到時,安檢人員會先check護照上的英文名字跟預約單的名字是否一樣,
(所以一定要帶護照)再通過X光機安檢門,
(安檢前記得先把玻璃瓶及掛勾之類不許帶入的東西拿到旁邊的小屋寄放);
通過安檢之後要大家就在裡面等著人數到一定的數量後,
會由專人帶我們到入口。
因為正好下大雨,我們幾乎是用衝的奔跑到對面大樓裡,
一進門直接由工作人員帶著搭一部超大電梯到頂樓。
走出去對面就是圓形穹頂的入口平台。
進入大廳後 當然先拍這根超大的玻璃鏡面圓錐柱子
圓錐柱的下方是透明玻璃,可以清楚的看到底下的議會大廳。
上圖 // 網路下載
德國國會大廈原名帝國大廈(Richstag),1884年國會大廈始建,
由保羅·瓦洛特設計。
1933年這裡發生了「國會縱火案」,1945年在戰爭中大廈被炸掉圓頂,
1991年,德國國會決定將聯邦議會駐地遷往柏林,
大廈重新被選定為德國國會的辦公場所,
1994年英國建築師諾曼·弗斯特對它進行了重新修建,經過多次修改設計之後,
最終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德國國會大廈擁有了一個玻璃穹頂。
再循著坡道往上走 一面走一面被層層無盡的光影所迷惑
玻璃材質的透明性使穹頂看上去更加輕盈,
也使建築內的物和人成為建築意義的一部分。
而此番的改頭換面,也讓德國國會大廈同時成為綠建築的世界典範。
因為這棟綠建築不僅綠得十分徹底,更展現了扣人心弦的民主精神。
為什麼說綠建築也能綠得很民主?
答案是這棟國家級議事廳的建築讓有關政治的一切,
都要「攤在豔陽下」!站在這裡的
每個人都能夠看見議會殿堂中的每一個角落。
這一面看起來非常厲害的「扇形物」,
是一塊超威的遮陽板,高度有將近 4 英呎(約 1.2 公尺),
就在 360 面鏡片把光源導入國會殿堂裡面的時候,
這把「大扇子」會一面追隨太陽行進路線而緩緩轉動,
一面身兼「過濾」的重責大任,不會讓所有的鏡面產生過熱的情況,
也不會讓大廳內出現太強的反光。
玻璃穹頂的中間懸了一座圓錐狀的玻璃反光體結構,
從穹頂最上方,一直向下延伸到議會大廳內,
像是一座倒立的燈塔,上面貼滿滿 360面鏡片,玻璃鏡片既閃閃發亮,
同時也把上頭的光源導入議會大廳裏面。
圓弧式的穹頂,是從古羅馬時期開始就受到歐洲人的喜愛,
而弗斯特的巧手一揮,
一條條堅固的鋼架上鑲嵌上了片片透明的弧形玻璃,
呈現出極其時尚與優雅的現代風貌,
讓這座透明圓弧穹頂,既尊重歷史,又以當代之姿佇立。
大白天的議事廳裡,是可以完全倚賴自然光線作為光源喔。
既然能夠導光源、遮豔陽,當然更不能不「透透氣」了!
首先,整座國會大廈有無數個自動控制開閉的大小窗戶,
來管控室內外自然對流的重責大任。
這一個圓弧玻璃穹頂,更是一個巨大的通風口,
懸在其中的圓錐狀的玻璃反光體結構,
不但能收集光源照亮大廳,也能將凝聚在上層的熱空氣排出戶外,
同時引入新鮮空氣,平均送至大廳內的牆壁、地板等場內的各個角落,
讓每一位公僕們在辛勤工作的同時,
都還能享受到戶外那一片片樹林所貢獻的芬多精。
哇 !天氣變化真快!剛剛還藍天白雲,
現在居然下起大雨!
哦!我有注意看喔!即使下大雨屋內除了出風口周圍一點點
其他地方都沒濕喔!
很快又出大太陽… 才一下子又大雨…
圓形穹頂的入口平台也是360度環繞,走到外面可以俯瞰柏林市區。
這麼厲害的國會大廈,就連有關發電的部分也相當威,
整座國會大廈頂部鑲嵌的片片太陽能光電板,在陽光下閃爍不斷,
所有的光電板總面積加起來有 300 平方公尺。
此外,當汙染極少的生質柴油汽電共生發電系統在運轉的時候,
所產生的熱能,會被儲存在地底 300 公尺的地下溫水層儲存,
等待天冷的時候再送回議會大廳內,搖身一變成為暖氣空調以及熱水供應。
另外,就連艷陽高照的夏日時光,室內所用的冷氣,
也是源自於寒冬低溫時儲存在地下 60 公尺的冰水儲存層。
「完全都是自動化,天然的採光、通風,還有遮陽、發電、發熱」
會讓人聯想到
「透明的」、「精準的」、「平衡的」、「穿透的」、「和諧的」,這樣的詞彙。
所以這棟綠建築是有深深寓意!不論是政治人物之間,
或是公僕和民眾之間,不該就是這樣嗎?
站在平台可以看到…政府中央部門和世界文化中心
前方白色馬鞍型屋頂是世界文化中心
不遠前方的布蘭登堡門,從這邊可以看到門頂的勝利女神及他的馬匹.....
我跟女兒平台頂層兩邊跑…正好可以捕捉坡道的風景
玻璃穹頂與古典、文藝、巴洛克風格的混搭
最終如同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一樣成了遊客喜愛的建築新地標。
國會大廈的咖啡廳就在圓形穹頂露台的一側。
我們沒有忘記要去朝聖喝杯咖啡。
還有,這裡有洗手間…但是,只開放給入內消費的遊客使用。
參觀圓頂要先上網預約:
選擇你要的時段並且填上基本資料,跟護照相同的英文名,
還有出生年月日,進去前會依這個來核對身分。
若有同伴同行,預約前先準備好同伴的護照英文名跟出生年月日。
都填好後寄出,沒多久就會收到回信的mail,
記得將預約信印出來,進場時需要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