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里克和編輯女友趴在床上看著電視節目「不定式」,
是幾個人圍坐著的談話節目,
主持人手上拿著三本書,
原來是書評人啊?手上的三本書應該是從這一周出版的成千上百本
新書中挑出來的…費德里克的新書「澡盆」也在其中…
兩人焦急的等待權威書評人的評論,
令人掃興的是剛要對第三本展開評語時,
被導播通知節目時間已到,硬生生切斷…
還不成氣候的新作家新書出版了,能不能賣出去,
端看書評人或媒體界的推薦…
這樣一部關於寫作與出書議題的電影,
讓曾經也曾起過出書念頭的我想進電影院瞧瞧。
費德里克陪著女友回到克羅松爸爸家度假,
所有老人家關心的問話都變成不可觸及的敏感話題,
「澡盆」縱使出版了,好幾個月卻沒賣出…
女友自己買來幫美化業績,爸爸幫擺放書攤…
爸爸忽然提到小鎮裡有座「退稿圖書館」,引起達芬妮的興趣…
一早就騎著車去拜訪…
* * * * * * * * * * * * * * * * * *
這裡是一處對抗遺忘的安葬之地,
無人賞識的故事在此彌留,
等待讀者無心地拾起,深情地凝視……
退稿圖書館,館如其名,專收退稿。
不得志的作家可以信步走在其他不得志作家的書稿之間,
自行選擇上架的位置,在這種乏人問津的形式中找到安身之處。
唯一的要求是,作者必須親自寄存書稿,代表某種徹底放棄的最終遺願。
退稿圖書館的訪客不多,名聲卻在一群夢想破滅之人之間不脛而走。
* * * * * * * * * * * * * * * * * * *
寫文章的人誰沒經歷過被退稿呢?
寫的人那麼多,報紙副刊版面有限甚至越來越緊縮,
到最後連原稿也不退了,沒有刊出就代表沒有錄用…
幸好,網路出現了,無名小站、雅虎部落格…等等成為喜歡
寫點東西的人發表的園地…
起床時女友的父親已經在做中餐了,
費德里克說…嗯..我們這行業…你也知道…作息不正常…
…事實是昨天晚上我漏夜趕了一本書…
* * * * * * * * * * * * *
這時候的達芬妮在退稿圖書館書架上
被一個紅色卷宗所吸引…翻閱之下驚為天人,
她借回標題名為「一段愛情的彌留時刻」文稿。
「一段愛情的彌留時刻」
是不是恰恰也說明了需要行銷包裝才能受到出版社青睬
的文學市場的彌留時刻?
「你上節目不定式前讀過「澡盆」嗎?」
費德里克在「一段愛情故事的彌留時刻」暢銷慶祝會上
問了書評人胡許。
沒有。
胡許的回答是沒有。
O S : 所以,
那些推薦的書評都是別人寫好的稿子?
所以,
如果你早先有讀過澡盆這本書,
在看了「一段愛情故事的彌留時刻」時應該很熟悉他的筆法和用詞啊!
你也不用浪費那麼長一段時間去追查到底真正的作者是誰了!
* * * * * * * * * * * * * * * * *
名為「亨利.皮克」的作者所寫的小說「一段愛情的彌留時刻」
內容描述一對決定分開的戀人最後相處的幾個小時,
同時穿插詩人普希金的臨終時刻。故事極其動人。
* * * * * * * * * * * * * * * * * * *
「一段愛情故事的彌留時刻」
在達芬妮找來大出版社出面出版並且大賣,也造成媒體騷動…
問題是:
已過世兩年的亨利 ·皮克 只是小鎮披薩店的廚師兼老闆,
他有這樣的文筆和寫作才華嗎?
其實,隨著劇情的鋪展,我並不認同書評人胡許的窮追猛打,
在新書發表會上他對亨利皮克的遺孀出言不愻,
惹來出版社、達芬妮和電視台的反感,
並且為自己掀起軒然大波-太太要求離婚、工作被解職。
即使如此仍然埋頭攪翻一干人的生活、家庭、婚姻…
無端掀起千呎浪!
歷史上有名的作家也有一邊工作一邊寫作的例子、
像卡夫卡…
「惶然錄」作者葡萄牙作家 費爾南多 · 佩索亞 也是白天
在會計事務所上班晚上才寫作,
所以沒有人看見經營披薩餐廳的亨利 皮克 寫作也沒甚麼好奇怪;
胡許翻天掘地的行徑竟然因為懷疑亨利 派克也許是退稿圖書館創辦人
進一步挖出了他的婚姻感情外傳…真的有夠冒失。
......
我太入戲了嗎?!
一邊看一邊記起其實我想看的應該是介紹躺在退稿圖書館裡
一份份遺珠和他們精彩的故事…可以欣賞到精彩的文筆,
畢竟,文章不是被退稿就代表寫得不好,
只是還沒遇到伯樂,
文學界就有不少經典名著是曾被退稿N次,許多年後
才被有識見的編輯採用出版造成轟動,後人如我等才有幸拜讀欣賞。。
我忘了費德里克是在甚麼時候告訴達芬妮《一段愛情故事的彌留時刻》
是他寫的,兩人共謀了這起文學欺騙,
也可以說是作家的復仇吧!
文學是美好的,作品要上到書店成功銷售所經過
的行銷與包裝卻是如此醜陋-
沒有親自看過內容的書評人在書評會公開捧某本書或毀詆某本書,
無論如何是很難說服所有勤於寫作的作家們-
嗯-沒有辦法被說服卻必須屈服於這樣的市場規則。
也幸好,
亨利皮克的太太和女兒沒有為龐大的出版權利金所迷惑,
他們把權利金全部捐給公益團體,
也就沒有金錢上的糾葛。
整部電影的推理過程頗引人入勝,不斷的假設與推翻、再假設再推翻,
加上最後真相大白的方式也很法式幽默。
真相大白彰顯所要陳述的議題是那麼讓人心有戚戚焉…
為了出版一本書得花多少心力或許是我們讀者難以想像到的,
以為只是作者和出版社談好、簽約就交付印刷然後出書上市,
但事實上卻非如此,它還得考慮到市場。
一本書好不好看不是重點,重點是賣不賣得出去?
讀者迴響僅供參考,銷售數字才是重點,
所以我也要再次提醒自己:
書店裡書架上所陳列的書並不一定是寫得最好的…
整部電影的氣氛營造還有剪輯方式,都給人緊張懸疑的感覺,
抽絲剝繭尋找真相的過程也是這部電影有趣的地方。
(啊?所能下載的圖片都只是男主角書評人胡許和亨利派克的女兒喬瑟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在慢慢看「退稿圖書館」的原著…
個人感覺原著寫得真精彩,人物刻劃入微,風趣幽默,
故事架構也比較豐富…
電影劇情把胡許的戲份加重…簡單化了劇情…彷彿成了一場偵探鬧劇…
增加太多和喬瑟芬的曖昧描寫…
也許,是為了迎合市場行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