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去年11月就開幕了,身為台中市民卻遲遲沒有前往,
真是慚愧呀!
上週女兒給了我一本花博專書-聆聽花開的聲音,
努力的拜讀之下,
發現原來人家這麼用心,包括策展、設計、
理念建立與整合、永續未來、召集各界專業團隊參與、各館的建築設計、
….其中甚至不乏台灣的建築團隊設計建造的展館…
這次的台中花博跳脫往昔呈現色彩繽紛的花海方式,
改以介紹在地的植物、農業、以及永續生態的維護…
甚至暗藏著讓美學融入市民生活的企圖心...
第一個要看的當然是「聆聽花開的聲音」的「機械花」
建議來看之前先讀讀這朵機械花的創意過程,
等站在她面前的時候將會更感動與讚嘆,原來台灣人也是很厲害的!
由台北世大運聖火裝置設計團隊的「豪華朗機工」設計,
與九大在地企業共創,
約700朵機械花組成。伴隨晝夜光影變化、大地與機械揚聲,
邀請大家一同聆聽花開的聲音。
透過科技藝術與機械完美結合,呈現出如此真實卻又觸動人心的作品。
「花透過蜜蜂傳粉,彼此互惠:
透過蜜蜂與花的想像,延伸到人與自然的關係」
這是豪華朗機工的耿華和志建的腦力激盪時的一小段對話…
一片花瓣就是一個小型機器人,
697片花瓣組成一朵花:
她有感覺、有個性、會聽音樂、下雨時還不想開花、
風太大也不開花、但也不會亂發脾氣。
他們不僅用8個月開了一朵花,
一切從無到有:
豪華朗機工與各專業領域、產業不斷討論的合作過程。
包括機械、基地工程、環控程式、聲音、光電、訊號…
無一不是從無到有,
就像植物從細胞不斷分裂而成為生命的過程。
(摘自:聆聽花開的聲音 林保寶 著)
我向在場志工要了節目表拍下來讓大家參考。
基本上每半小時會循環一次。
我從引道走過來時已經聽到站在花朵下遊客的拍手聲,
花朵會隨著聲音開合。
抵達機械花前,她也正巧隨著音樂開開合合的舞動著。
機械花也會隨著陽光的方向開花,或是向風吹的方向開啟。
的確是很讓人感動的作品,也不愧是台中花博的意象代表,
由她向全世界介紹台灣,相信不需多言,
大家都會由衷欽佩與讚嘆的。
很空靈的遊客中心,可惜我下午才到,
沒空進去逛。
發現館
以「在台中看見半個地球」概念,重新詮釋大甲溪海拔垂直生態。
囊括水源人文、里山環境的石虎、櫻花鉤吻鮭到高冷峻嶺等多樣性。
倡導台灣生態保育行動與未來。
建築量體是以「未來之森」為設計理念,
透空式建築運用再生磚及綠化建材,
與現有老樹共生,讓戶外綠意、清新空氣與濕潤水氣能自由穿梭館內外。
牆上瓶罐上印有詩詞喔
園區的花草 以野生之姿呈現鄉野自然
這次的台中花博包括好多展區:后里森林園區、后里馬場園區、
豐原葫蘆墩公園區以及外埔園區。
我先搭8號公車再轉72號公車到新近完成的松竹火車站。
用悠遊卡進站,直接抵達后里站。
回程再從后里站搭到豐原站,去第四區拍竹跡館。
這是我的作戰計畫,至於后里馬場園區和外埔園區只能
另擇時間前往囉!
個人感覺雖然火車只是區間車,但是班次多,
車廂寬敞乾淨,最主要是不會塞車,
堪稱最快最方便的交通方式。
后里火車站一下車,就有花博園區的指標,出站後左邊
是很大的廣場,作為到各展區接駁車搭乘的排隊區域,
出站後往右就是美食廣場,緊靠車站建築走過去就是前往
后里森林園區的方向。
以石虎外型曲線為設計理念,正隆紙廠的森龍活虎區,
運用回收紙館及750顆環保LED創造夜間驚奇的亮點。
台中精機的森林奇幻樂園
后里森林園區裡有設國際庭園區,
有來自韓國、尼泊爾、西藏…等等小小庭園設計。
原生秘境
下圖
舞台之心
會有來自世界各國藝人之表演
甚至廚藝表演…
從后里火車站到園區有一條白色寬闊的引道,
這條引道真的非常非常長….
建議來訪的朋友一定要穿舒適好走的鞋子!
因為園區也是超級大…光是后里森林園區就要走很多路,
還不包括再向外延伸的后里馬場園區呢!
從天上掉下來一顆種子
四層樓高的竹編種子是由藝術家林舜龍創作,
將無數根竹子彎曲組成巨型種子,
打造生命有機體概念。
夜晚時會以外部光圈結合微光步道,
引領民眾與種子一起飄浮喔….
終於來到 台開積木館了
雖然這天是補班日,遊客還是很多,所以要排隊等候進場…
台灣土地開發公司邀請東京奧運展館設計師隈研吾操刀,
以「Young & Green」設計概念,
用1472個三角木積木搭建,結合台灣原生種茶花與互聯網,
展現自然,人文與科技的完美結合。
有陽光時應該拍起來更漂亮吧
請教了在場志工,下雨時雨水還是會滲進屋子裡喔。
拍呀!努力拍!就是想拍出三角形疊出的線?
有看出向上不斷內縮的線嗎
友達微美館…超熱門..隊伍末標誌排隊30分鐘…
旁邊的西藏庭園區
友達光電與台灣博物館合作,
透過液晶面板牆將不同種類的花粉及種子放大百萬倍數,
展現微觀世界的細膩之美。
所以都是數位影像…不過數大就是美,
看起來還是滿震撼的…
永續家園---四口之家
【低碳生活示範場域 榮獲2018倫敦設計銀獎】
建議大家一定要來看
「永續家園」占地600多坪,保留原生植物並且復育植栽。
主屋「四口之家」為石虎之家,
也是兼具生態保育功能的智慧能屋,
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低碳建築聯盟頒發「鑽石級建築碳足跡認證」,
並且榮獲「2018倫敦設計獎」銀獎肯定!
上圖 // 屋頂與牆壁之間保留的隙縫引進天光..
下圖 // 面向中庭使用可開啟的玻璃門,
打開時空氣裡外流通…空間明亮...耗能相對減少很多呀...
個人好喜歡這棟建築,
感覺很清爽幽靜,似乎由四合院演化而來,
中間庭園也像以前的前庭。開闊的空間,
明亮的光線…真的是很棒的建築…
導覽解說中
Ayoi工藝之地
展出好美的竹藝作品
特別拍下的園區洗手間設計
看看好特別的洗手台…用過的水順著剖半的竹子流下去
(應該有回收再利用設計)
這些樹都是真的喔
這次的花博不是為了展示珍貴花卉去砍掉樹木,
而是所有展區的展館都要繞著原生樹木建造…
真的是很有概念呢 !! 掌聲鼓勵 !!!
5點離開后里森林園區,回到后里火車站搭火車前往豐原…
因為想拍夜晚點燈後的竹跡館。
如果不趁熱打鐵,要再專程出門去豐原不知會等到何時。
白天有接駁車從豐原火車站到葫蘆墩園區第一區 …
我抵達時已是傍晚…只好自己走到園區…
真的有點距離 … …
首先看到的是琉璃花
浪漫花嫁的新娘
豐原葫蘆墩園區共有五個展區,首先到的是第一區。
為了直攻竹跡館,我請教了志工,
她建議我在土地公廟旁的候車站(第一區入口大門旁邊)搭乘接駁車
前往第三區,下車後再走到第四區的竹跡館…
因為接駁車才剛走,所以我小小繞一圈才去等車…
幸福苗栗 // 原來是石虎外型…
既然點燈了,表示天色已經昏暗,
四周再精采的的展覽或布置都很難看清楚,
看來得再找個白天來一趟看個盡興…
哇!看到竹跡館了!點燈後感覺很華麗!興奮中....
以台灣元素打造在地、永續、共生的展館
曲面造型有著低調氣質的「竹跡館」,
靈感來自中央山派的意象。
由建築師陳羿冲、南投竹籟文創創作團隊,
協力以10公尺高的竹拱圈,疊出山巒般的輪廓,
外觀的設計也好像一個從地面而生的種子,四周是環繞式的水池,
巧妙的與周遭景觀融合。
建築結構鏤空,透過竹間空隙與大自然相互動,讓館內空間佈滿竹林光影。
走進場館,就像穿過一片竹林,空間裡的每個位置都有不同的空間感,
每個觀看角度都會有新的發現,可以感受到寧靜的氛圍,
以及建築與自然之間的平衡。
太厲害了!居然呈現出神殿的氣勢與氛圍!
最初在設計發想時,
建築師陳羿冲 思考著該如何透過作品來展示台灣建築設計的精神,
也呼應台中花博的主題。
最後選用了台灣的竹子作為主要的建材,希望透過永續建材的使用,
找到建築與環境和平共生的方式。
藉由建築工程技術與傳統台灣竹編織工藝結合,
同時也展現東方文化竹構之美。
竹材取自南投竹山,運用3萬片竹篾、300多根孟宗竹建造而成,
充分體現了竹子在設計中的韌性和構造性。
(咖啡色字體 摘自 Shoping Dsign)
台中花博不只是呈現花的樣貌,還反映地方文化內涵,
以台灣本土竹子素材打造的「竹跡館」,
概念取自種子、竹林及中央山脈等意象,建築結構與編織呈現竹森林型態,
2018年6月底入圍有建築界奧斯卡之稱的「WAF世界建築獎」,
除了吸引國際建築人到台中參觀花博,
也能讓遊客體驗到不同氛圍的竹林之旅。
抬起頭,就可以仰望林頂的天空
看來台中花博不只是園藝盛會,
也是台灣優秀建築師、設計團隊與藝術家展現創意的平台。
如果你是建築迷... 那就更不能錯過了...
只在后里森林園區和豐原葫蘆墩園區的竹跡館就這麼精彩,
等...等…
還有后里馬場園區的花舞館…外埔園區樂農館...
都讓人好想去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