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已有多次在歐洲自助旅行的經驗 ,
尋訪史坦普莉亞基金會竟讓我們母女倆在威尼斯的
大太陽下循著地圖走進一條接一條的巷弄, 鑽進又鑽出,
就是遍尋不著基金會的大門;
不過也因為迷路,意外欣賞到威尼斯幾棟特色建築、
和迷人的巷弄風光…
真是氣餒極了…
後來 , 女兒已經走到基金會門口,
望一望,居然又轉身走開,
瞥見牆面上的畫的我趕緊喊住她:這裡就是啊!
原來基金會就在這一座小橋進去ㄟ!
這樣低調的入口,若不是瞥到牆上掛著的古典畫,
可真會讓人錯過!
想必這座橋就是日本建築師「廣部剛司」當年造訪時
「用金屬與木材架設而成的小橋。
在橋的另一邊,有著許多細部精緻美麗、
洋溢著幽默感的建築正等著我,」
同一座入口小橋...後來改為水泥拱橋....
甫進門,格子窗外面就是運河
半開放式的空間設計讓人驚奇也讓我睜大眼睛 ...
可惜已有好幾位學生坐在水邊階梯聊天…
先到室內轉一圈
這是後院庭園
細部放大
面對美麗小橋的運河側,
立面一部分以纖細的鐵件嵌入格子窗,
內側 面向運河下降的階梯則有雕刻紋樣的設計,
或許有時候格子窗會被打開,
迎接從船上下來的旅客。
---廣部剛司
史坦普利亞基金會包括展覽和基金會圖書館兩個部分,
建於16世紀,曾經在19世紀經歷了一次破壞性的「修復」。
史卡帕在接受任務時,
建築的首層和院落由於洪水的定期氾濫而無法使用。
業主希望能在修復的過程中解決水患問題,恢復建築的本來面目。
像做其他設計一樣,史卡帕以自然環境和歷史文脈為切入點。
對他來說,水不是問題的焦點,而是靈感的源泉。
與將水拒之門外的做法相反,史卡帕讓它自由流入,
並用在危機時刻抬高地面的方法保持建築使用的連續性。
通過選擇合適的材料,他把水造成的問題減少到最低限。
於是,水從靠近運河一邊的隔柵流入,
在不阻礙人們自由行走的前提下,沿牆邊的水渠流動。
這樣,行走的路線變成了橋式通道,增加了空間的趣味。
高度不一的立方體有些熟悉…
史卡帕也在威尼斯雙年展會場附近海邊
設計了「女性志願軍紀念碑」,
那些高度不同的立方體,應該也是想藉著水位變化來呈現
忽隱忽現的企圖。
結果退潮時,海藻攀上戰敗的女性雕像,充滿了真實感。
室內看似展覽廳的地板 鋪設很漂亮的地磚
仔細看、慢慢體會,
也就發現房子內很多巧妙的水道設計,
漲潮時可以讓水流過…
花園的一面由混凝土牆包圍,飾有馬賽克。
花園的佈置再次顯示了斯卡帕對威尼斯傳統的理解,
「水」又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一個紫色的大理石水池收集雨水管中的流水,
通過一系列池塘,將其引入開滿睡蓮的小渠。
在池的另一端,水沿著一口老井的井壁下瀉,充滿生機與活力。
這個作品展示了史卡帕對傳統與環境的精闢見解,是其早期作品的典例。
很可惜那天花園並未開放,
我們只能站在咖啡廳往花園伸長脖子看...
看到這座花園的精緻設計,
讓我回想起在建築雙年展綠園城堡展場裡的
義大利館中庭看到
也是史卡帕設計的另一座簡潔優雅的庭園。
*IUAV:University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of Venice威尼斯建築學院
Entrance to IUAV(Carlo Scarpa,1966)
在威尼斯土生土長的卡羅·史卡帕,
曾在威尼斯建築大學執教,
同時也設計了該校的大門。
8月13日早上王老師帶著大家先到威尼斯建築大學,
看看史卡帕設計的大門,
時值學校休假無法入內參觀。
上圖載自網路
威尼斯建築學院是修道院的再利用,
1960年代由工程師卡拉比負責整體的工程。
大門與入口庭園的設計,
後來由史卡帕處理。
史卡帕改變了卡拉比原來的構想,
大量使用了他簽名式的裝飾性元素:
鋸齒狀退縮的線腳,同時也把在60年代整修時在大餐堂
發現的巨大石造門框擺放在中庭一側,
轉化為景觀元素。
上圖載自網路
此外,大門的開闔,是經由一個巨大的金屬製輪軸所控制,
這承軸也如史卡帕其他的作品一樣
被放大擺正立面上,
作為整體構圖主要部分之一。
(紫色字體資料來自王老師行程手冊)
憲法橋Venezia/ Constitution Bridge(Santiago Calatrava,2008)
由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設計,
連接聖塔露西亞車站和羅馬廣場,在2007年遭到反對派政客的抗議。
它完成於2008年,是威尼斯橫跨運河的第四座大橋。
憲法橋連接大運河北岸的聖塔露西亞火車站,
和南岸的羅馬廣場(該城的汽車/巴士抵達站)。
這座橋完成後受到激烈的批評,
包括:1. 缺乏輪椅通道,2. 缺乏必要性以及現代簡約風格,
3. 與威尼斯的中世紀裝飾形象格格不入。
最大缺失是:
卡拉特拉瓦橋的橋面相當陡峭,這意味著老人攀登有困難,
輪椅也無法通過。橋面使用材料下雨時溼滑行人容易跌倒。
由於持續的抗議,在2010年安裝了一個機械升降系統,
花費了不少錢,因為它不是原來設計的一部分。
真的很可惜,
我蠻喜歡卡拉特拉瓦設計的畢爾包白橋和機場,
世界各地也有他設計的獨樹一格,
宛如大鵬展翅般的建築喔!
話說那天跑完預定參觀的景點後,
我們上了交通船,只記得目的地是聖塔露西亞火車站,
船行駛過一站又一站,
才發覺怎麼越航行越偏僻?
原來我們把領隊交代的話
' 交通船有順行和逆行之分"通通忘光啦,
也就是我們要到對岸搭船才正確!
不過既然我們要下的站有在航行路線上,
也就沒太擔心,
甚至看到了規畫之外的大郵輪,威尼斯建築學院新校區,
還有,白色的魚骨大橋!
威尼斯建築學院新校區
百萬遊艇好幾艘
遊客群聚甲板上,要靠岸了,大家都很興奮吧!
哇!繞了好大一圈,終於看到第一天要進入威尼斯看到的熟悉
魚骨橋!
這是聖塔露西亞火車站,裡面有各種商店。
我們進去買晚餐買大水,帶回飯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