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靈魂有縫隙,
木心的文字,有時會像月光揭曉那縫隙、
有時又會像冷風灌進那縫隙…他的文字真值得尋幽探勝啊。
─ 蔡康永
那年就是看了蔡康永這段話,上網買了幾本木心的書:
「哥倫比亞的倒影」,「瓊美卡隨想錄」,
「魚麗之宴」、「西班牙三棵樹」等…
行程表排了木心美術館,又是在朝思夢想的烏鎮,
我更是要去看看。
木心是中文世界的文學奇才,
他的文字表達方式幾乎找不到師承來源,橫空降臨,
從八○年代開始驚艷兩岸。
他寫的詩不像詩,散文不像散文,小說不像小說,
反而因為「不像」而更讓讀者流連,
反覆懷想這樣文字背後藏著甚麼樣的靈魂,
並好奇我們應該與這樣的靈魂發生怎樣的關係。
─楊照
我們先去看看建築師姚仁喜設計的烏鎮大劇院
木心美術館隔水相望
烏鎮大劇院宛如並蒂蓮於水面盛放
可惜並未開放 無法入內參觀
領隊老師帶我們從後面繞一圈再到正門
這一繞頗有意思...
枯山水的庭園 簡潔 禪意
照片多看幾次 更能領會這庭園頗吻合木心的散文詩心
木心美術館由家鄉出資建造,
聘請貝聿銘的弟子,美國OLI建築設計事務所岡本與林兵設計,
內部景觀由法國博物館景觀設計專家法比恩設計。
全館營建,為期四年,三位設計人全程督建,直到開館。
家鄉烏鎮的施工團隊為此付出了卓越的合作。
木心先生去世前一年,由烏鎮陳向宏先生陪同,
選定館址,並委托陳丹青擔任館長。
臨終臥床期間,老人在譫妄中看了美術館設計方案,
喃喃地說:“風啊、水啊、一頂橋。”
狹長而簡潔的美術館,臨水而立,回應了這位詩人高度概括的話語。
一路繞著美術館外圍走
這是從美術館後方拍攝
旁邊的小路旁 感覺像是農場大門呢
有一群遊客正聽著解說
終於來到美術館入口了
烏鎮的木心美術館,迎風臨水而立,簡約高貴,
清雋空靈,紀念木心的藝術,也紀念藝術本身。
-木心弟子、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童名
站在木心美術館看對面的大劇院...
再拉近一點看..你覺得像甚麼 ? ?
迴然不同的建築風格和外觀
哈 我還是比較喜歡素樸淡雅的木心美術館
“風啊、水啊、一頂橋。”
木心的話語彷彿依然在空氣中呢喃著...
木心生於1927年,自幼酷愛繪畫和文學,
1946年進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師從中國近現代美術的啟蒙者之一林風眠。
文革期間木心因言獲罪,陸續被囚18個月,
所有作品被燒燬,三根手指被折斷。
1977年到1979年間,他再度遭遇軟禁。
1982年,55歲的木心自費留學前往紐約,後定居於此,
從事文學與繪畫創作,次年在紐約林肯中心國家畫廊舉行水墨畫展。
1984年《聯合文學》創刊號特出專卷「木心散文個展」,
兩年後他在台灣出版了《瓊美卡隨想錄》,
並首度發表他的一行式俳句,影響了台灣的自由句發展。
木心也曾在多地舉辦個人畫展,
並成為首位作品被大英博物館收藏的20世紀中國畫家。
1989到1994年旅居紐約期間,
木心在家中為旅美藝術家講授世界文學史,陳丹青就是學生之一,
且據稱是筆記記得最完整的一個。
美術館木造建築模型--也是懸掛在牆上
2006年木心首次出版中文簡體書、散文集《哥倫比亞的倒影》,
隨後引起巨大反響。
他也在同年回到故鄉烏鎮定居。
2011年木心病逝,享年84歲。
2012年陳丹青將紐約5年間的聽課筆記整理出版為《木心回憶錄》。
木心曾説,「如欲相見,我在各種悲喜交集處」。
如今,這交集處中多了一座木心美術館,幫助讀者走進木心。
很喜歡這間有著臨河大階梯的閱覽室
當天晚上也在烏鎮遇見這女孩和男生
就是一路拍照....
不用考慮把我放到什麼歷史位置上。
沒有位置,只留痕跡。我無所師從,也無後繼者,
從不標榜派別,——一座嶄新的廢墟。
不事體系,沒有綱領,善於虛構實在的東西,
不屬於現代,不屬於過去,有點像屬於未來。
-木心
設計之初,
岡本博與林兵就打算通過物理空間的感受塑造
帶遊客們進入複雜的木心藝術世界,
比如木心的抽象畫展現出的強烈空間感,
簡單樸實的文字中蘊藏的華麗與豐富意境,
如何通過建築的形式展現木心的文字和畫筆勾勒的空間,
成為了設計最重要的出發點。
「文字與畫作終生都與他相連,
不管是在故鄉烏鎮還是之後旅居美國,
我們也正是受到了這種文化複雜性的啟發。」岡本博與林兵表示。
烏鎮水鄉本就有著豐富的城市肌理,
水道、石道、枕河人家、小橋、客棧、庭院組合在一起,就成了烏鎮,
建築師在設計上也借鑑了烏鎮古老的城市布局原理,
通過街道將清水混凝土外牆的展覽空間連接。
就像行走在烏鎮與水道並行的街道,
感受江南水鄉行進中的空間變化一樣,
兩層樓的清水混凝土結構坐在湖面之上,
遠望有著建築在湖面上浮動的感覺。
木心美術館的一樓與二樓,分為五個展區,
展示木心先生的大量繪畫與文學作品,
另闢特展展廳,根據《文學回憶錄》談及的眾多人物,
每年策劃世界各國著名文學家藝術家特展。
木心身後,遺留繪畫作品六百餘件,文學手稿數千份。
經慎重挑選,陳列畫作一百件左右,手稿五十份左右,
每年會酌情更換展品。
(棕色 +紫色文字資料載自網路)
工人下工了..離開烏鎮…
我們正好相反…今晚住在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