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春神的腳步已經悄悄靠近了,除了席捲人們眼光的櫻花之外,
還有杜鵑花、山茶花、牡丹花…都紛紛以最燦爛的花容
妝點著大地,人們的心情也跟著雀躍奔放…
...........................................................................
突然懷念起大原三千院的那抹青綠與靜謐。
幾乎被我遺忘了的,美山町行程的第一天下午,
我們所來到的大原三千院-
前往三千院之前需走一小段大約600 公尺的三千院參道。
參道雖然不長,卻是沿著有著小橋流水的呂川而行,
兩旁羅列店家民房,
販售當地特色農產或紀念小物。
三千院與妙法院、青蓮院、曼殊院以及毗沙門堂
同屬天台宗五箇室門跡,
擔任歴代天台座主(天台宗的最高職位),地位崇高。
華麗的殿宇、精心設計的庭院、鮮豔的花草營造出優雅美麗的景緻,
是造訪大原時的必經景點。
作為天台宗五箇室門跡之一,
日本平安時代曾讓皇室貴族居住過的三千院以優雅美麗聞名。
寧靜的三千院位於呂川及律川中間,
後面有小野山,周圍環繞著堅固的石牆,頗具門跡寺院的風格。
越過呂川、走上石階,
三千院就座立在熱鬧的紀念品店及特產店的另外一邊。
廟裡將自然的地形加以利用,巧妙地排列了殿宇的位置;
這裡有據說是由豐臣秀吉捐贈的華麗客殿及宸殿,
池泉迴游風格的有清園及池泉觀賞樣式的聚碧園。
春天櫻花、夏天紫陽花、秋日楓紅、冬季白雪紛飛,
三千院四季都有迷人的庭園風光。
聚碧園
雖然也想坐上茶席 品嘗一杯抹茶
可是...人太多了....
由客殿眺望聚碧園,氣氛猶如優雅的平安貴族
穿過客殿及宸殿的長廊
我們來到三千院的最佳景點--正殿-往生極楽院
往生極楽院是日本藤原時期(894年~1285年)
建造的49間常行堂(念佛堂)中唯一現存的御堂(安置佛像的殿宇)。
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的阿彌陀佛三尊
以慈悲為懷的面貌迎接造訪的旅客。
往生極樂院前為參天的高大杉樹,
我的眼光很快就被這片讓人悸動 茂密生長的青苔所吸引,
百思不解為什麼對青苔如此迷戀
因為青苔是最簡單最原始的生命嗎
炎熱的夏天 裡的這一抹青綠 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啊
而建築旁是大原之里的呂川和律川引流之池泉流水
「有清園」為日式庭園最具代表性的池泉迴遊式庭園,
有清之名來自中國西晉文學家左思的《招隱詩》,
詩中寫道「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何事待嘯歌?灌木自悲吟。」
描寫山水自有清亮之旋律,灌木亦能吟詠悲愴,
何必絲竹音樂與歌唱呢?
這有清二字用於此園之中實在再適合不過。
古拙的石燈籠沉澱了旅人的疲累與焦躁
心慢慢靜下來了....
隱藏在這片青苔中的是名聞遐邇的小地藏,
循著小徑 來到觀音堂 紅色門窗特別顯眼
下午西斜的陽光賦予了苔癬生命力
三千院庭園裡特別規劃了一區是紫陽花苑 , 又名八仙花苑 ,
已經是九月了 , 早過了紫陽花盛開的季節 ,
這朵藍紫色的紫陽花彷彿等著我到來般久久才綻放 !!
旁邊還有同樣是藍紫色的花朵盛開著
金色不動堂位於紫陽花苑內 ,
據說主像是由智證大師所製作的秘密佛像--金色不動明王 .
(匆匆走過 , 未拍下照片)
曾經閃過好想就這樣坐下來 , 聽聽潺潺流水聲的念頭 ,
因為是跟團 ,
深怕錯過集合時間而腳步匆匆的我 ,
只約略遲疑了那麼一下 ,
還是提起腳繼續往前...
一個人不分東西南北的依循著指標或小徑往前走著走著 ....
不知不覺喚起了和女兒遊天龍寺的回憶 , 當時也是這樣漫無目的的探索,
貪婪的要把每一寸的風光都蒐進眼裡....
在這裡可看見日本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製作的石頭佛像,
當地居民親密的稱此石頭佛像為「翁地藏san」。
石佛沒拍 , 倒是被地上的小小雕像所吸引 .
又回到往生極樂院 前方 補拍小地藏
小地藏也有兩兩成雙或是趴姿或是托頭或合掌等各種姿態,
每尊都好可愛很療癒人心呢!
傍晚的斜陽照進來了 , 好棒 !!
喜歡斜陽中的青楓 靈氣又清新
聽說三千院楓紅也很美 很期待楓紅時節能再來拜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