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摃龜「姬路文學館」
2012年的安藤忠雄建築參訪旅遊,一行人到姬路城參觀,
雖然外觀整修看不到,我們在建築物內也看了將近2個小時,
這還不包括庭園的部分;
離開時車子才開上大馬路,一眼瞥見「姬路文學館」的指標,
當下大嘆為什麼沒安排進姬路文學館呢!
姬路文學館也就成為那次建築參訪的遺珠!
作品名稱:姬路文學館 // 建築師:安藤忠雄
建造地點:姬路市 // 建造時間:1988/1990年
基地環境:
這座文學館位於姬路城市中心,
離座落於男山腳下的姬路城堡西北面約500米,
它被一個安靜的住宅區所包圍。從男山山崗的綠坡上,
可看到姬路山的景色,城堡就座落在姬路山的斜坡上。
設計需求:
文學館是為紀念哲學家和迂哲郎而建。
上面三層和地下一層為展覽空間和一個講演廳,
展覽空間主要用於陳列這位姬路市出身的作家的作品。
文學館置身於一花園中,園中有一人工開築的池塘。
當參觀者走近文學館時,可隱約的看到城堡的景色。
表現手法:
建築為兩個立方體,
每個立方體的每一邊長為22.5米,被分成九個部分,
兩立方體以30度角相交接。
其中一立方體被一個半徑為20米的圓柱體部分地包圍著。
圓柱體曲形牆的兩側有斜坡,內部是一個展覽空間,
包括一個三層樓高的挑空,參觀者在建築物裡外穿行時,
可感受所產生的一系列動態空間。
綜合評論:
安藤在經營環境與空間關係中,大致分成三類;
一是「自然環境引入」,水、風、光、綠意等元素幾乎是整個設計案的主角,
一切的自然因子圍塑著空間每個角落縫隙。
二是「內自循環空間」,
在圍閉空間當中,橋、坡道、眺望平台、高塔、迴廊為主要元素,
使人不斷內自循環游走,呈現展示主題或光與風、水聲及花香的引入。
三是「大地型態建築」,
建築採低調姿態埋人或攀附於原地貌當中,
順勢而築將生硬的水泥塊體隱於大自然中。
在本案中,安藤也重覆著其慣用的表現手法,
行經一片樹林或水邊花香鳥語或聆聽水聲,
遇到斜坡或大階段讓人增長時間遊賞路徑,行到盡頭必有大牆,
轉折趨前走近時植入主體。
過程中將人的心情,隨著時間流動、人的游走、景物有層次的變換,
直到主題呈現眼前,達到心景合一之境。
(圖片及文字接摘自網路 原文 // 學生:李姿瑩。任課教師:楊裕富博士)
9 / 6 晚上,上網查知文學館就在姬路城附近,
到底要不要脫隊轉去看姬路文學館呢?
就這麼心理交戰了一夜。
7 日早上走往姬路城入口時,
「姬路文學館-> 700公尺」的指標赫然出現在行經的路上,
才700公尺呢!當下跟領隊告知,掉頭就走!
文學館位在住宅區,依照指標走進巷子內,
啊!怎麼沒看到?
再試著右轉到小巷弄底,只見一片白色圍牆,
幸好上面貼著告示:
「姬路文學館南館及北館工事整修中」
「--28年6月30日止」
大大的字體標示「這裡是工地,禁止進入」
現場被圍起來,圍牆外只有指揮車輛進出的大叔。
我還慎重地拿了手機下載的照片
跟適巧送貨來的年輕人確認這裡的確是姬路文學館!!!
真是讓人失望啊!
(兵庫縣觀光網站怎麼沒註明文學館在整修啊?)
就這樣與「姬路文學館」再次緣慳一面!
(二)遇見「千姬小徑」
無奈只能折返姬路城了,
走在巷弄裡也能看到姬路城的白色身影讓我很放心,
只要抓到往大馬路方向就可以。
因為時間還早,被路邊這條幽靜的小徑所吸引,
反正時間還充裕就走看看了,
說不定會有好風景等著我呢!
「千姬小徑」-是誰為她取了這麼好聽的名字啊!
~
「千姬小徑」就在姬路城圍牆旁邊
很幽靜的小徑
往上拍--- 那兒應該就是千姬公園
很棒吧 !! 整條小徑就只見三三兩兩的居民 , 或是騎著單車 ,
或只是單純的散步 ,
幾乎沒有遊客進來這條小徑 .
小徑走到底 往右拐 , 就進入姬路城的中壕了 .
這公園也是居民運動的地方 ,
綠蔭大道很美 , 但我還是選擇往左邊走 .
旅人的心是放輕鬆的 , 所以即使只是樹梢的一點點紅色 ,
也會興奮地記錄下來 .
果然很快就看見< 姬路城 > 城堡白色的身影
很空靈很輕盈的白色 , 難怪也被稱為白鷺之城 .
在很多人駐足的地方拍下這畫面---
即使來過N次了 , 還是很喜歡這座白色城堡 .
(因為草坪不能進入 , 才有這樣的空景,
也就是草坪外圍的柏油路上可是摩肩擦踵的擠滿遊客呢 !!
這老伯和他的貓 2012年來時也看到
猜測是募款或募集貓食吧 ,
老人會喝斥太靠近的遊客 ,
大概不太高興被拍照圍攏卻沒捐錢 ?
垂柳點綴著外壕 , 相較櫻花短暫華麗的畫面 ,
綠色更耐看 , 也更宜人 .
我都忘記
第一天的大原三千院還沒介紹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