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05 繼續...宜蘭之旅
早上11點離開明池,依然搭乘兩輛接駁的中巴,
中巴要一路送我們回到遊覽車的停車場。
雖然山路彎彎曲曲讓人頭暈,坐在中巴上一點也不無聊喔!
幾位司機大哥行駛在迂迴的山路之間,
路又不寬(因此遊覽車無法上去),
若來向有車他們就會用無線電互相提醒:
「21K一隻小烏龜」…
「22K一隻大烏龜」…「00K一隻小白龜」…
小烏龜?
一開始還真聽不懂,多聽幾次也實際耳聽眼觀之後,
才明瞭原來小烏龜是他們稱呼車子的密語!
有些自駕上山的遊客車子開很快轉彎也不減速,
幸好有這樣貼心的互助聯絡,
他們才能有驚無險的平安上下山!
坐在車上的我除了聽這些熱鬧的無線電對話外,
道路兩旁盡是蒼翠欲滴的綠色苔癬、蕨葉、或是蓊鬱的樹林,
讓我這個初次進入大觀園的姥姥看得目不暇給,
真的太漂亮了!
台灣還能保有這樣茂盛的原生森林真是太棒了!
眼耳忙碌中不忘閃過這樣的念頭 :
這條彎彎曲曲、美麗無止盡的綠色隧道,
如果以騎單車的方式一路慢慢欣賞一定很棒呢!
(抱歉沒拍照片)
換過車子吃過中餐
中午用餐餐廳庭園的紅葉 已經稀稀疏疏了
繼續往太平山莊前進中......
路過見晴懷古步道入口
遊覽車司機放我們下來拍雲海
這是入口處的紅葉
拍完雲海我們繼續往太平山莊前進
下午2,3點的山嵐已經湧上來,
回想這一段路 大巴時而行駛在雲霧中,能見度幾乎是零,
車上不斷響起驚呼聲,
如果司機路不熟感覺好危險。
等到出了雲霧已經一路盤旋上到太平山莊了。
我們住在香山館要爬198個階梯,
真是辛苦了部分老人家。
幸好觀景台就在旁邊,可以欣賞雲海。
太平山莊的雲海也是一絕喔!
雲瀑
下圖 // 第二天早上又上到觀景台拍攝壯觀的雲海
繃繃車停駛 , 三疊步道茂興步道都不開放 , 又沒排翠峰湖行程 ,
這趟來太平山只留了自由時間讓大家上原始森林公園探幽 .
部分腳力好的朋友 ,
早餐前已經上原始森林公園的步道走一圈回來了 ,
聽說很原始很漂亮
我自知膝關節能耐 , 不敢挑戰 , 只點到為止的稍走幾層階梯 .
步道旁的宿舍木屋
想進去看 沒找到入口
11 / 06 早上 , 終於要去走見晴古道了 .
從停車場就可以看到雪山主峰、雪山北峰、大霸尖山、小霸尖山。
我們的運氣不錯 ,
兩次都看到雲海 ,
不過前一天的雲海閃得很快 , 咻 ... 的 一下就不見了 .
開門就見山的步道入口 沒有甚麼迂迴曲折 馬上吸引大家的目光
在「見晴懷古步道」可眺望蘭陽平原,
以及雪山與大霸尖山之間的山系,
更是欣賞美麗雲海的最佳地點。
因氣溫與地形影響,這裡經常濃霧籠罩、白茫茫一片,
常讓旅客內心渴望「見晴」,
這條步道因此名為「見晴」。
見晴步道位於多望溪右岸,
是以前運送木材的火車軌道所改建成的步道。
在山林中原有5.5公里長的軌道,
見晴的高度大約在海拔2000公尺左右
經常雲霧繚繞。
看到雲海大家興奮莫名 彼此招呼著快過去欣賞
修建後的見晴古道原本長2.35公里,
但是因為部分路段崩蹋,目前只開放900公尺
之後又因蘇迪勒颱風摧毀,11月初我們去時又只開放600公尺。
還好最精采的有看到了!
舊鐵道與新步道並列
步道平坦好走,非常適合親子旅遊,
老人家也不用怕!
每100公尺都有標示
多年前第一次在格友的部落格看到見晴古道的照片時 ,
鋪滿翠綠苔蘚的見晴古道 , 是讓人驚嘆的原野自然之美 .
當時的我根本不敢夢想有朝一日會親自來走一趟 .
畢竟遠在深山 除非自己或親人開車 ,
要不然就得像這次剛好有人組團坐遊覽車,
步道才600公尺 , 我們停留一個小時多 ,
可以慢慢走 , 慢慢拍 , 來來回回的拍 ,
耐心等到淨空快跑回去想再拍一張 , 啊 ! 還有一個人不肯離開...
有些路段是新道與舊道並存,
林務局特別保留過去伐木業遺跡,
以最不破壞自然環境的方式來重建部分古道,
並開新步道以維護遊客安全。
以下文字摘自中國時報
網路上傳「全球最美28條小路,只求此生與你一起走過」文章,
比利時、愛爾蘭、美國、日本等國一字排開,
台灣也入列,文內僅註明「太平山小徑」,
林務局羅東林管處又驚又喜,
經查證為太平山裡人氣頗旺的「見晴懷古步道」,
步道步行往返約1小時,適合親子旅遊。
「可觀山觀雲、探索自然、沉緬往昔!」羅東林管處指出,
當初整建時,特別保留過去伐木業遺跡,
並建置完善的解說與休憩系統;
此處也是欣賞浪漫雲海的最佳地點,
但因氣溫與地形影響,這裡經常濃霧籠罩、白茫茫一片,
常讓旅客內心渴望「見晴」,
這樣的心情也讓這條步道因此名為「見晴」。
此步道為原太平山「見晴線運材軌道」部分路段整建而成,
原先有2.35公里長,現只開放900公尺,
遊客走在鋪設的木棧道,一旁即為舊軌道遺跡,
沿途可見台車輪軸、轉轍器、工寮等,彷彿走入歷史;
另一旁則是蓊鬱森林,各種生物生活期間。
沿途少有人工修繕,另闢步徑、吊索橋或木棧橋繞道而行,
讓運材軌道檜木橋、或跨溪石、越山溝等維持原有風貌,
橫跨山壑的吊索橋,走起來搖晃卻十分安全,
為平緩的步道,增添些許趣味與刺激感,
疊石親水區則讓人感受冰涼山泉,都讓人流連忘返。
(轉載自中國時報)
終於如願親自走了一趟見晴懷古步道 ,
雖然只是短短的600公尺 ,
卻有幸看到最精采的路段 !
步道令人屏息的美果然不負< 全球28條最美小路 >的美名 .
見晴步道的設計規劃並沒有太多人工設施 ,
也盡量不破壞原生環境 ,
可見當初設計規劃的人很用心 !!很愛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