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記擦了幾次眼淚,4到5次吧!
甚至從包包裡拿出手帕… 眼淚啊實在是忍不住就奪眶而出…
失去了一隻眼睛怎麼辦?我還有一隻眼睛可以看見,
兩隻眼睛都看不見了怎麼辦?我還有耳朵可以聽;
連耳朵都聽不見了怎麼辦?
很難想像這樣的困境與考驗同時發生在一個人的身上!
小智說他感覺就像「一個人被丟到外太空般」無邊無際的孤獨!
幸好,
小智從長年通信的矢野先生,以及和好友的對談中,
發現自己並未喪失思考和語言,就此豁然開朗。
我還有腦可以思考!
令子自發現孩子患有眼疾後四處求醫,
對於有所埋怨的丈夫和另外兩個孩子深感抱歉,
卻還是打起精神照料小智的日常起居。
一場在神社來回爬樓梯參拜的戲,顯現一個母親求助無門,
只好祈求神蹟,令人感傷。
從小人小鬼大的小智,
住院做瀰漫性結膜炎的治療,請媽媽幫他寫信給同學,
電影畫面隨著小智口述呈現畫面:治療時醫生用刀尖在眼球上
戳 戳 戳 一刀一刀的戳,
讓眼球裡的水流出來…
雖然很痛….
明明是很痛的治療,
小智卻說「謝謝你們送給我那麼多的卡片和禮物,
我知道你們很想念我,
我會很快回去,你們要耐心再多等幾天喔!」
請丈夫拿住院中小智的衣服過來卻只聽到
抱怨要照顧 2 個大的只好放棄學校的露營…
令子憤而奔逃…
幸好老公想通了再回頭找令子,
令子說小智很擔心再也看不到媽媽爸爸及2個哥哥的臉,
正美如大夢初醒般規劃帶小智及全家多次出遊,
讓小智在還有視力的最後期間可以多看看這個世界…創造美好的回憶...
即使再怎麼求神再怎麼四處找醫生治療、手術…
也是徒然!
小智終究在9歲那年又失去左眼的視力,變成全盲!
小智在全盲狀況下也順利成長到東京的盲聾高中就讀,
台下的我們感受到小智的堅韌活力,
也為他感到高興…
小智寄給媽媽的信這樣寫著:
「寄來的參考書收到了,
謝謝媽媽把參考書全部用點字法翻譯…
不過這樣的媽媽也太遜了,翻譯成點字錯誤太多…
媽媽要更用心點才對!」
令子一字字讀著信上的點字,惹得一旁的爸爸笑歪了!
能夠這樣用自在的語氣與自己的母親說話,
可見他們母子的感情多麼好、相處是輕鬆的,
小智的個性是讓人放心的開朗與幽默!
導演在電影敘述的畫面也很厲害
有時是全白有時是全黑讓觀眾體會小智所看到的…聽到的
甚至聽力變化初期的耳鳴吱吱尖銳聲也呈現出來...
* * * * * * *
小智和好友一起泡溫泉嬉鬧戲水,
好友對他說話他卻沒有反應而抗議,
讓他警覺自己的聽力怎麼了?
日復一日撥打報時台,聽筒傳來報時的聲音卻越來越模糊…
讓我們感同身受到小智的擔心與害怕!
休假回到家裡哥哥爸爸都興奮地等待壽喜燒端上桌,
小智一個人坐在沙發上孤寂的身影落寞的神情
渾然不知大家在談甚麼…還問今天吃甚麼?
敏銳的令子走過來要他老實跟她說:
你的耳朵發生甚麼問題了嗎?
接著是一連串的檢查就醫,吃藥也沒有任何改善,
甚至去尋找偏方奧田式治療…「減少進食…運動…」
令子不惜日日騎腳踏車陪小智慢跑,盡顯為母則強。
一場小智叫母親買蛋糕給她吃,一邊大口塞進嘴巴又馬上吐出來,
卻嚷嚷著終於嚐到甜味的戲,盡顯病人的絕望,
連基本的飲食都為了治好聽力而被剝奪,
令人百般不捨。
不過,任憑小智再怎麼努力,聽力還是消失了….
電影改編自福島智教授的真實奇蹟人生故事,
3歲右眼失明、9歲左眼失明、18歲雙耳失去聽力,
2008年任職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教授,
成為世界上第一位盲聾者大學教授,
曾任世界盲聾者聯盟亞洲區代表20多年,
也被稱為是「日本的海倫凱勒」。
深受感動的導演松本准平,
將其傳奇故事翻拍成電影《指尖上綻放的愛》,
表示:「兩人不放棄的樣子,讓我深受感動,福島智的故事,
能夠觸動生活在現代的許多人內心。」
人的幸福取決於「你能否感知幸福」
一度灰心喪志的小智從長年通信的矢野先生,以及和好友的對談中,
發現自己並未喪失思考和語言,就此豁然開朗。
「每個人出生到這個世界都有他的使命,
雖然看不見這個世界,聽不見聲音,
但是我相信一定是有甚麼是只有你才能完成的使命。」
記得是爸爸這樣說的。
小智也從母親令子靈機一動想到在手背上點字的方式,
重新找回和這個世界溝通的管道和自信,
再度回到高中就學,
並且考上大學….
母親指尖上的愛,柔和得像春天的風,
撫平生命的殘缺,並從中體會造物主設計萬物的美妙。
生命絕非獨立存在,而是彼此依靠。
電影結尾時小智表示要考大學,
當老師的爸爸認為小智不需要那麼辛苦,
但是小智表示「如果因為困難而不去挑戰,
我以後會後悔的!」,
爸爸居然去冰箱拿出啤酒,為小智倒上滿滿一杯,
父子對飲的畫面讓人很感動!
感動的是這一家人的互相扶持,
雖然曾經經歷過那麼多考驗:包括夫妻關係,
二個兒子對於母親忙於照顧小智卻忽略他們的怨言,
小智一關又一關的考驗…也上了大學,
終於熬過來了…
「在這動盪不安的世界,
希望每個看到的人都能從中感受到生命的溫暖,
成為迎向明天的動力。」導演松本准平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