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下這樣的標題是頗心虛的 

因為不管是相片或地中的空間介紹都是交不出成績的

 

頗大的停車場的長方形建物是買門票的地方 

循著建物右邊的小路進去就是「莫內花園」,

許久許久才走到美術館的大門; 

進了大門那道牆就不能拍了, 

我在地中看到了甚麼甚至已忘得差不多了。

領隊在車上介紹時多次用「逃城」形容「地中美術館」, 

讓我好奇與印象深刻, 

為什麼它是許多日本人千里迢迢來到直島沉澱的地方呢?

入口也是出口的第一個四面都是樓梯的石庭, 

它讓我結束參觀時匆匆出去卻幾度迷路- 

那就是出口嗎?

 

真正的空間體驗在這裡一再碰觸著我們的心。

我們走進一個四壁厚重的混凝土牆的房間,

 

是房間嗎?

 

上面開了個四方型口, 

那天抬頭仰望正好是藍天白雲, 

大家落坐在沿牆設計的石板上-算是椅子吧,

 

厚實-帶著溫暖的厚度,

 

就這樣, 

再也沒有別的東西了,

 

而我卻覺得好棒好充實好想坐在這裡靜靜的, 

甚至睡個午覺好了!

 

有陽光有藍天白雲,有最寧靜的空氣, 

妳還需要(奢求)甚麼? 

 

這就是領隊口中的「逃城」? 

好幾個地方空間設計是為永久展出的藝術作品特別設計, 

甚至隨著腳步的前進後退, 

就有不同的視覺體驗。

 

那顆超大黑圓球的超大房間,四面環繞著金色柱子, 

氣勢宏偉,感覺很像埃及神殿; 

 

以最簡單的「家徒四壁」, 

只在前後四個角落、中間有不到1公尺長的金色裝飾柱子,

 

當我踏上7   8   階宛如摺子般展開的階梯, 

靠近眼前的巨大黑曜石, 

就越感覺宛如走進(近)心中的神祇-

 

不是善惡審判之神, 

不是仰望之神,

 

是那種開天闢地之前就廓然存在的原始本然。

好幾個展品需要脫下鞋子, 

分梯次依照工作人員的指令前進, 

不能觸摸, 

小心翼翼往前走時原來看到的牆面變了 

(我一再回頭察看比較,還是想不通為甚麼);

 

走下那長長的斜坡走道, 

陪伴著我們的是淙淙的水聲; 

我忘了是否去看了莫內的真跡-睡蓮,

 

也許看過但是忘了。 

哈! 哈 !和朋友有時分頭看, 

遇到時互問一聲那個甚麼甚麼你去看了嗎, 

然後又分頭揚鑣,

 

最後我們竟在咖啡廳相遇, 

正納悶時, 

朋友回答:

妳不是建議我們到美術館一定要到咖啡廳朝聖嗎?

 

一杯500   日圓, 

簡單的長條桌和椅子就排排坐的簡單到徹底的咖啡廳, 

有些人乾脆走到戶外面對海洋綴飲這一刻的愜意。

arrow
arrow

    All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