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沒有神蹟!也沒有特效藥!
只是想提供個人的經驗給為慢性蕁麻疹困擾的人參考,
請勿期待太高。
2019年11月下旬,奮戰一年後,蕁麻疹終於悄悄離開了,
完全找不到康復的原因--正如當初找不到過敏的原因一樣,
因為我既吃西藥(皮膚科 –>免疫風濕科),後來又加了中藥,
西藥逐漸減量後完全吃中藥調理了將近5 個月,
同時也搭配保健食品月見草油、益生菌…
…所以自己究竟是怎麼好的,我真的不知道?…
免疫風濕科就抽了三次血,仍然查不出我的過敏原是甚麼。
甚麼塵螨、花粉、一般水果蔬菜香菇
甚至海鮮都不是造成我過敏的原因,
可是現實生活上不小心吃了半夜就起疹子…。
將近10 個月,我靠著詳細記錄三餐的食物及飲料並且觀察
疹子出現前自己曾吃了甚麼來避免過敏發作。
這之間甚至發現某大品牌的香水也引起我過敏
(脖子皮膚變橘皮),
上網查詢意外發現他們家的香水過去曾有
讓使用者過敏的紀錄
而被歐盟發出某種成分的使用禁令。
然後發現…香水的主要成分就是酒精,香精居然只占15%...
第一次看診的皮膚科診所老醫師開門見山的表示
有幾樣東西絕對不能碰:
1. 泡麵-他要我仔細去思考一般生麵放幾天就會壞或長黴,
為什麼泡麵可以放好幾個月甚至幾年?
2. 醃製物,所有罐頭,培根、香腸、火腿乃至肉鬆、魚鬆…
(自己現做現吃的蔬菜醃製,可以)
3.所有堅果類,尤其是花生和芝麻、杏仁…
4. 導致過敏的水果及蔬菜,例如大家都知道的酸筍、竹筍、芒果、
竽頭…香菇…
5. 有殼的海鮮蝦蟹類…以及不確定是否新鮮的魚…
6. 酒…
仔細想想,即使已經一段時間不再出現蕁麻疹,
這些東西中仍然有很多我不敢也不想去碰,
甚至覺得不吃它們也無所謂,
包括葡萄 + 奇異果 + 草莓 + 芒果…
畢竟我可以吃的東西還是很多呀!
2019年9月,蕁麻疹依舊出現,
網路上有
「蕁麻疹一直治療不好時,需要先把胃食道逆流治療好
才可望康復…」的說法,
月初恰巧胃痛,在榮總看胃腸科門診,
但是照無痛胃鏡得排4 個月,
跑去朋友介紹的診所,很快結果出來,只是些許發炎,
排除了「胃食道逆流」以及幽門桿菌的疑慮;
但還是遵醫囑吃了2 個多月的胃藥調理。
好奇的是胃腸科醫師開的藥裡有一顆睡前服用的藥
是治療細菌感染的藥,吃這顆藥期間沒有吃抗組織胺的藥
除了不會起疹子睡眠也改善很多。
繼續吃中藥調理…直到11月中旬。
蕁麻疹已經緩和多了,偶而出現時不再像往常那麼癢,
只要擦面速力達母的AD 藥膏很快就消失。
11月去了宜蘭和高雄2 趟,
因為跟團出門三餐無法管控,
還是每天乖乖吞下一顆艾來錠。
然後…某一天突然回神過來…蕁麻疹不再出現了…
當然,現在的我依然似「驚弓之鳥」,每天戰戰兢兢的同時,
試著吃回一些蔬菜水果如芒果、竽頭(少許)肉類、魚等…。
但是泡麵和香腸、培根、醬菜等醃製物
已經在我家儲物櫃(或冰箱)絕跡。
纏鬥了將近一年,思考我的蕁麻疹是怎麼消失時,
發現自己已經半年沒有出國(2019.11),距離長程飛行
的柏林之行也已經8 個多月…
不知不覺中達到了休息的條件,
也才恍然大悟,
正符合了所謂「蕁麻疹康復的要領」中所說的:
除了避開每個人都不一樣過敏食物之外…
1. 多休息:年紀大了身體調適力變差,
尤其是從乾燥舒適的歐洲回到潮濕的台灣時…免疫力會變差…
2. 睡眠要充足(年紀大了常常睡眠欠佳…
出國旅行搭機前後調時差時更是多天失眠…)
前天朋友傳來一則關於引起過敏的話題,
其中提到的十大過敏原排行前三名的蛋白、蛋黃、牛奶…
宛如大夢初醒般…過去20 幾年因為吃素,
我所仰賴的蛋白質來源除了豆製品就是雞蛋和牛奶呀!
怎麼就中了呢?!
令人感嘆的是電視健康節目或是媒體在宣傳「雞蛋是良好蛋白質」時,
並未考慮到其他如含抗生素及生長激素的層面,
也未提醒蛋白或蛋黃都是頭號過敏原…
(不只皮膚癢、胃脹氣、拉肚子或便祕都可能是食物過敏引起)
我其實在蕁麻疹屢治不好時,也參考過不少坊間相關書籍,
閱讀到雞蛋和牛奶製程中讓品質變質的黑幕,
想到過去確實「太長期食用單一食物」,
趕快減少雞蛋和牛奶的食用…
改為吃葷…
因此當所有條件匯集在一起後…
蕁麻疹才不知不覺中痊癒了!
* * * * * * * ** * *
這篇文章寫於2019年11月底,
一年來蕁麻疹沒有再出現,
我也稍稍回復吃芒果、雞蛋、海鮮…
不過,前提是「只吃少少量」,是的...「只吃少少量」很重要!!!
目前也依然每天吃益生菌和月見草油保養。
但是上面所提的
泡麵和香腸、培根、醬菜、酸筍等醃製物依然是
斷絕往來。
文字有點多,幾經猶豫後還是貼出來,
是希望多少能幫助到深受蕁麻疹凌虐的朋友們。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