毓繡美術館落成後在中部確實掀起一陣狂潮,
漂亮的建築與空間設計是建築迷們必然要去朝聖的,
何況毓繡美術館的建築師廖偉立先生是台中人,
Allison多次在建築參訪團相遇,也去看過他的建築模型展覽,
追過台南左鎮的化石博物館…
雖然著手安排參觀毓繡美術館卻總有總總原因未能成行…
這次美學行旅的中彰團把它納入行程,
下定決心一定要去…(因為有點高貴的團費已經繳了啊!)
上圖 // 網路下載
過去毓繡美術館也展出我和女兒在鹿特丹當代美術館
Kunsthal藝術廳所看到的展覽-
HYPERREALISM SCULPTURE 哈爾 超現實主義雕塑展覽;
上圖 // 網路下載
展出量和規模當然無法和鹿特丹當代藝術廳相提並論,
不過由此約略知道毓繡美術館挑選展出作品的水準。
到了現場,先讓大家上洗手間,並且被館方要求
「把所有包包,包括手機、相機、大外套…水壺…」等所有
隨身物品放進上鎖的置物櫃裡…然後空手進入展覽室內…
這樣的規格讓我想起參訪日本佐川美術館時、
也曾被要求全部「繳械」…不過啊!
那是進入「樂吉左衛門茶室」才有的規定!!!
那是進入「樂吉左衛門茶室」才有的規定!!!
從茶室出來我們還是可以帶著包包甚至相機手機進入...
「樂吉左衛門展館」參觀...也允許拍照…
一陣嘩然,展覽現場-也就是建築內部空間「不准拍照」,
雖然免費讓我們進入觀賞作品,
因為檔期展覽作品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匆匆繞了一圈
就走到室外…
在毓繡美術館的本體建築中,運用玻璃、青磚、
及其一貫擅用的清水模為材質,
「我的材料都有著編織的概念,如過去所提的雜木林概念,
所以我喜歡運用不同材料,畢竟生命也非如此單純。」
建築立面上的玻璃不僅降低沉重感,更將天際風景摘下融於建築之中;
玻璃的排列形式更回應著青磚紋理,
材質的多變回應著台灣亞熱帶多樣樹種的雜木林景,
更為廖偉立的建築帶來更為生猛豐富的風景。
上圖 // 下載自網路
幸好我沒有忘記走上大階梯到頂樓,
一窺類似茶室的空間。
這讓我想起在日本佐川美術館參訪時,我們也申請
參觀「樂吉左衛門館」茶室的美好體驗!
進入茶室前有一個小小等候室-開了天窗讓雨水和天光流瀉下來…
地面上有一方小水池-四周幾張石椅…
毓繡美術館頂樓的小空間則放了沙發和書架…一台腳踏車...
(放置的東西會經常變換)
建築師刻意在閣樓留下的開窗,成為眺望九九峰最佳的位置,
這樣的空間彷彿帶著魔法般讓再聒噪的人也會立刻安靜下來…
(大樓梯圖片載自網路)
這是美術館的咖啡廳,雖然進美術館的咖啡廳喝杯咖啡或用餐
是我和女兒的慣例儀式,
可惜這次沒有多餘時間進去喝杯咖啡,
參觀旅客造訪時可以多留一些時間在此用餐、閱讀。
由於展區內禁止拍攝的,留下來的時間正好給館外的建築,
對我來說,許多美術館的建築本身就是是藝術品。
而毓繡美術館的戶外空間似乎比展間更精采。
散落在主建築旁的幾個建築充分運用了開窗、
借景…框景等增加建築的詩意與流動意象…
雖然是現代建築 也加入中國東方元素…
帶點墨色與灰色調磚牆很有味道呢!
這兩棵老梅樹型雕塑的真漂亮
屋簷上的滴水裝置很柯比意呢
毓繡美術館在2016年曾獲台灣建築首獎,
由台灣建築師廖偉立設計,
採用清水混凝土、木構與玻璃帷幕等質材,
希望藏身山林之間,
不搶過山脈與天空的色彩,將所有目光回歸自然,
低調的美全部體現在建築之上。
重新整理照片再po出的此刻也是梅花盛開季節
不禁想像著這幾棵老梅樹花朵滿開的模樣20210124
以「退」的策略,「低調」回應大自然;
以「藏」的道理,琢磨「精緻」的品質;
以「簡」的方法,展現優雅的「俐落」。
建築師更以傳統園林「一阻,二引,三通」的配置原則為底蘊,
結合現代形式語彙,引出遊園式體驗,
於是,一場美學的散步,由焉展開:
清水牆、廊道、水...
池、露臺,相和著天光、雲景、林樹、遠山,
漫行其間,心身自能喜悅。
「精緻、低調、俐落」隱沒於山中的毓繡美術館
(棕色介紹文字 美術館官網)
所以,除了主建築主體的功能設計,
庭園的美感創造甚至更重要,
要在哪裡種一棵樹或二棵或三棵…
不但位置要仔細算過,樹木或草長大後會怎樣發展
都需要仔細考量…
「漫行其間,心身自能喜悅。」
如此優美的庭園很得我心呢!
文創商店
鋅鋁板、杉木、青磚、玻璃呈現廖偉立的雜木林哲學。
美術館低調的入口,
在半戶外廊道的引領下,透過自然與建築構築的光影變化中
漫步走進美術館...
毓繡美術館為私人美術館,免費參觀,採線上預約參觀制。
542南投縣草屯鎮健行路150巷26號
本圖文202204曾在隨意窩發表
今再重新整理PO出以饗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