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下旬的初夏美學行旅,回台灣前的7月1日,
走去增上寺拍東京鐵塔後,我來到「舊芝離宮恩賜庭園」,
心裡想著也許可以看到喜愛的紫陽花,
也想親眼看看池中的聯絡橋,橋中的茶室也很特別。
上 // 網路下載的俯瞰圖
從JR山手線的「浜松町」北口出來,幾乎是在鐵道下方,
不可置信地看到庭園的入口處。
入口矗立了幾座解說牌子
紫藤花開過了…棚架下紫色的花朵生氣蓬勃的填補了顏色
走進庭園,首先是不小的藤棚,此刻綠葉扶疏…
每年五月紫藤花開,巨大的紫色花房低垂,想必是一番勝景。
舊芝離宮一帶的土地原本是海,
西元1655年至1658年左右實施填海造陸工程,
1678年四代將軍家綱將領地賜予大久保忠朝,
忠朝還特地請來了庭園設計師建造「樂壽園」;
到了幕末時期,樂壽園成為了紀州德川家的屋敷;
明治時代則變成了皇室的「芝離宮」。
姿態優美的枝幹斜倚湖畔 遠方則是起伏的綠色小山丘
舊芝離宮恩賜庭園與位於內陸的小石川後樂園齊名,
皆從江戶時代(1603~1867年)初期保留至今,
是東京最知名的大名庭園。
在決定拜訪東京的日式庭園時,
Allison比較過包括濱名宮庭園以及清澄庭園,
雖然也很想去清澄庭園走走,因為下午就要從飯店出發去機場,
時間上只允許在附近走走,
來到這裡,一步一步往前走,發現來對了!
下著小雨…
撐著傘並肩遊園的畫面好浪漫呢。
雖然說一步一步往前走,
多數時候卻是「一步一停留」,捨不得移動腳步啊!
進園的遊客不多…就三四個人吧…
看到紫陽花了…而且是翡翠藍…
(兩張照片分屬不同地方)
如今的舊芝離宮恩賜庭園已經被周遭的高樓大廈包圍住,
面積也縮小了…不過…
精心的維護讓這座庭園依舊保有秀麗的景觀,
甚至是這一帶居民或遊客可以避開吵雜喧囂的寧靜之所。
幾棵松樹讓這座俊秀的庭園多了陽剛之氣
最早是以導入海水進入庭園內池塘,
利用潮汐漲落製造庭園水位上升降落之趣,
可惜隨著填海造陸以及附近蓋起高樓大廈,現在
不僅看不到海也已停止引入海水,
僅留一個海水引入口。(入口左側)
上圖 // 往左拍 下圖 // 往右拍
大泉水
面積約9000平方米的大池塘位在庭園中心。
從前是引入海水的「潮汐之池」,現在為淡水池。
從一進園就開始下雨,使拍照變得手忙腳亂;
另一方面,下雨倒是讓我的腳步變慢,
可以慢慢欣賞,可以把美麗的景色鐫刻在腦海裡;
下雨也讓整座庭園景色更富詩意優美!
大珠小珠落玉盤…
八橋
前往中島的涼亭
哥,你聽我說…
好聰明的哥兒倆 ... 在涼亭裡坐下來 既可避雨 也能細細欣賞風景
這座庭園小巧又美麗,
不只能讓旅客在短時間內觀賞代表性的日本庭園,
是同時也能遠離周遭的大都市,讓人稍作休息的最佳場所。
聽說在枯瀑左側有櫻花樹,
櫻花時節粉色櫻花盛開也是賞櫻勝地。
不過…我完全沒注意到啊…笑…
蒼勁的老樹依然生氣蓬勃
枯瀑
模仿從峽谷中奔流而下的瀑布所布置的石頭。
因為有時用手機拍有時用相機拍
這篇照片有點亂…還好美麗的景色是看不膩的…
迴遊式泉水庭園...無誤...(讓您可以一邊四處逛一邊欣賞風景的庭園建築樣式)。
這也是紫陽花…花苞還沒全開…
已經繞著湖邊走一圈了呀
從這裡看更清楚的....連繫湖中島的西湖堤
是仿造西湖建造而成的石堤。
枯瀑
從小田原運送過來的根府川石、
富士的黑樸石等眾多名石的庭園構造,相當具有看頭。
由石頭仿照延著山溪順流下的瀑布造出的枯竭瀑布,
池中錯落布置有中島和浮島,形成海洋與湖泊的型態。
池中還設有浮出水面的小沙洲。
雪見燈籠
雪見燈籠的地面猜測是模擬的沙洲?
雨中的紫色花朵更顯艷麗,
離開了!
從去年 7月1日回國至今沒能再出國旅遊,
好想早日出去走走呢!
大家一起祈禱全球疫情盡快落幕平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