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建築師作品首度落腳台北!
鄰近內科、捷運西湖站的「白石畫廊」,
開幕最大的話題,就是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利用台灣檜木,
所打造的木建築空間。
此次所使用的建築工法,也將套用在他所設計的2020年東京奧運主場館。
台灣觀眾可以在白石畫廊,搶先一睹東京奧運主場館的設計精華。
21日女兒出差台北,Allison跟著她上去整脊,
看能不能把在克斯波16天旅程吃盡苦頭的左膝蓋做調理,
也趁此機會去看看慕名已久的白石畫廊
以及忠泰美術館。
一走進白石畫廊,搶眼的木頭建築,
以迴旋梯的形式逐步開展在眼前,又巧妙的連結至天花版,
成為一種建築的式樣,整個空間彷彿都被包裹在由木頭所構築的叢林裡。
這樣的木構建築,可不只是一種的建築的裝飾,
它同時也是牢靠的建築結構。
隈研吾秉持著負建築的思維,在木頭上開鑿出可以互相拼接的卡榫,
以"三"為木頭的組合單位,再逐步串聯起出整座建築的構造。
在力量的對等均衡下,木建築的耐震負重能力不僅不輸一般混凝建築,
在建築的構造與裝飾上,更擁有豐富的創造性。
隈研吾就是看上了木頭的可塑性,與視覺上溫暖質樸的感受,
創造了如「白石畫廊」,既是建築,也是藝術的作品。
以檜木為材質表現主體,透過水平陣列與角度變化營造豐富的感官體驗。
白石畫廊・台北的「隈研吾流」
主要呈現在門面、櫃檯、樓梯、傢俱、茶室,
其餘空間則讓出白盒子供盡情發揮展演,
在挑高與內縮、白牆與黃檜之間,不斷巧妙轉換材質感與空間感,
挑高的白盒子空間也增加活動可能性。
巧遇超棒的展出
\
展期 // 2017年11月4日到11月26日
舉辦「物質の力—前川強個展」,
此為藝術家在台灣首次個展。
前川強的作品傳達了線條和顏色所有組合的可能性,
同時展現了無盡的試驗性。
從這個角度來看,
我們可以說他的作品介於傳統平面繪畫和立體雕塑之間。
此次展覽將呈現前川強1960至2017年間的精選作品。
從粗麻布到人造皮革與棉布創作,
此為一窺藝術家創作脈絡的難得機會。
好喜歡前川強這些美麗的創作
喔!問過了櫃檯,室內空間和展出藝術作品都可以拍照,
很感恩呢!
提到前川強,腦中立即就會浮現「粗麻布」(麻袋),
橫跨生涯運用此媒材於創作中,是前川象徵性的存在。
胡安‧米羅或阿爾貝托‧布里等,
在前川之前使用粗麻布的藝術家在美術史上少數存在過,
但是貫徹並執著於其物質性的唯有前川一人。
不僅是在畫布上立體地貼上粗布麻並縫合,
並定會再以油彩上色是前川的特色。
能夠感受到原本志向在於三次元,卻無法離開繪畫二次元的藝術家堅持。
與向井修二、松谷武判並列,是具體美術協會的第二世代代表性作家。
協會解散後,仍然活躍地進行發表,在海外的展覽也頗多。
作品典藏:
國立國際美術館、大阪近代美術館、東京都現代美術館、
泰德現代美術館(倫敦)等
(資料載自白石畫廊官網)
主展館旁還有一間空間較小的展廳,
展出的是鷲見康夫的作品,
不是很喜歡,匆匆一瞥又轉回去看前川強的作品,
並流連徘徊於隈研吾的木構建築中!
白石畫廊於1967年成立於東京,
以藝術的自由性與開創性為信念,
致力於向國際推廣日本現代、當代藝術,代理的藝術家
包含知名的奈良美智、草間彌生,
以及日本戰後前衛先鋒「具體美術協會」核心成員。
另外也在輕井澤、香港、台北等地設有據點,
2012年更在輕井澤成立了「輕井澤新藝術美術館」,
積極促成跨地域、跨世代的多向藝術對話與交流。
從外面往屋內拍,玻璃反光令影像更添迷離。
因為太喜歡了,進進出出看了好幾次。
很有米羅的影子
(所有相關文字介紹下載自網路)
白石畫廊 Whitestone Gallery // 台灣台北市114內湖區基湖路1號1樓
電話: +886 2 8751 1185
傳真: +886 2 8751 1175
營業時間: 11:00 - 19:00
公休日: 週一
前川強作品展覽只到11月26日!
喜歡的朋友想看要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