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圖大學建築學院
波爾圖大學建築系於1993年建成,由阿爾瓦羅‧西塞所設計。
最大特色就是有幾何的感覺,
卻又不是一般常見的幾何造型,看起來好像很簡單,
卻有著極簡主義與地景完美結合的學問。
波爾圖大學建築系館興建於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六年,
由建築師阿爾瓦羅‧西塞設計(Alvaro Siza)。
約有十棟獨立的建築物,互不相容、差異懸殊,
散佈於地勢傾斜、呈三角形的建地,北邊還有里斯本高速公路的支道,
吵雜不堪…,西塞還是找出諸多解決方案,創意打造與週遭環境融合、
滿足機能需求的建物,藉此啟發有志成為建築師的學子,
持續地思考空間的本質
(奇美影音)
適巧有一建築參訪團來參觀喔... 有老師在講解...
位於歷史舊城與大西洋之間,
波爾圖的杜羅河口路易斯一世橋東北邊高地上,
阿爾瓦羅.西塞設計波爾圖建築學院的新建築群,完成於1995年。
由高速公路出口引道與地域性道路包夾而成三角形建築基地,
境界線緊鄰莊園由粗糙岩石疊砌而成的牆面所界定。
建築學院新建築群沿著三角形基地的兩側配置,
中央形成開放中庭與集會空間。
北側建築機能上為辦公室、演講廳、演藝廳與圖書館,
量體為一連續性的實體,阻隔了北面道路的噪音與雜亂的景觀。
南側建築群由四棟獨立的設計工作室所構成,
各棟分開間隔數米,以利視野穿透俯瞰河流與橋樑。
看完波爾圖建築學院建築群 循著小徑出來 就是杜羅河畔了
建築立面與高度各異,反映出機能之差異性,
廣場下方的地下通道,將各棟與主體建築連接。
主體建築與各棟工作室往西匯集,交錯點的咖啡廳與戶外露台,
錨定了入口的關鍵位置。
東側庭院與高層草地,藉由樓梯與緩坡連接花園。
經由狹門轉入1985年完成的Carlos Ramos Pavilion,
一座兩層樓U型教室圍繞著自然庭園,建築立面平實素雅,
大面開窗視野擴及庭園與河流,創造出兩翼教室的透明感。
阿爾瓦羅.西塞設計本案,室內地板使用進口實木,
門廳與樓梯使用大理石,教室、演講廳與圖書館的座椅與
主要公共空間之自然採光都有別出心裁的特別設計。
(準建築人手札)
同步加映:建築師阿爾瓦羅•西薩的作品
西薩最出名的是他的簡單到極致的現代建築,
如1997年建成的葡萄牙波爾圖的Serralves當代藝術博物館、
(詳見:18公頃綠地的賽拉維斯美術館)
Marco de Canavezes教堂和
1993年建成的波爾圖大學建築系以及
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覽會一葡萄牙館
(Portugal Pavilion,EXpo1998,LiSboa)
(里斯本海邊曲面屋頂白色建築,
當初是要去看海洋塔無意中遇見的啊!)
里斯本世界博覽會葡萄牙館由兩個獨立部分結合而成。
其一為南部,實際上是一個大型廣場,坐落北側,
南側由兩個大的門廊連接,用各色瓷磚鑲嵌而成。
兩部分中間為曲線型混凝土頂棚,這正是當時流行的遮陽蓬式樣。
另一部分為一座規則建築的設計。
三層大樓圍繞天井建成,天井中有一棵大樹。
樓的北側入口朝向一個U型空地。
火龍球場Estádio do Dragão
火龍球場是一座位於葡萄牙波爾圖的足球場,
可以容納50,399名觀眾。
由薩爾加多著名建築師曼努埃爾設計興建。
球場在前波爾圖球場Estádio das Antas上原址重建。
2003年完成興建,並作為2004年歐洲國家盃的比賽場地之一。
今天,球場及鄰近的住宅購物區相繼落成。
PS.對面就是嶄新的大商場,過馬路要很小心,
因為葡萄牙人開車很快!
設計獨特,體育場的頂部是半透明的,
整個球場全部使用鋼結構,共消耗280萬噸鋼材。
球場的名字中有「龍」的原因
是由於波圖的會徽的皇冠上有一條龍。
因此,球場亦以該條龍,作為球場的名稱。
沒法進去拍 只能隔著圍牆勉強拍到這畫面
現時,球場更被歐洲足協評為歐洲足協五星級足球場,
被認為可以舉辦歐洲聯賽冠軍盃決賽的場地。
馬路對面的館有很多人進出 原來是在比賽
*She Changes 她改變(圈圈)雕塑
by Janet Echelman
location: Praça da Cidade do Salvador, Matosinhos
Metro Matosinhos Sul (A) 走過去10 mins
哇! 衝浪帥哥個個都好帥!!!
大遊輪邊的碼頭建築也很特別
不少人在衝浪呢
*She Changes 她改變(圈圈)雕塑,
height of 50 × 150 × 150 meters.
是美國網狀女雕塑家Janet Echelman最偉大的作品—
59公尺的水濱網狀風之雕塑She Change
由(女雕塑家Janet Echelman+
城市規劃師Manual Sola-Morales+風帆設計師Peter Heppel2005)
一起合力完成。
以持久,設計,永恆與敏感,脆弱和短暫相對應。
重達4萬5千磅的鋼環,能隨每陣輕風優雅拂動,
同時又能在颶風中倖存下來。
花三年時間將此5萬平方英尺的蕾絲網,飛向天空,
波爾多此籍籍無名之地成為一個景點。
人們透過這個動態雕塑感受與無盡天空的相通。
關於Janet Echelman
決心從事藝術行業的Janet Echelman,在作畫了十年之後,
拿到了至印度開畫展的獎學金,
但卻在開展前夕發現自己的作品居然一件都沒有來!
而在這個以雕塑文明的印度漁村,她也曾想以青銅鑄作,
但是空間與價位都不敷成本。
偶然之下,Janet Echelman發現了在岸邊編織漁網的村民,
對於這個她已經司空見慣的行為,今天卻有了新的點子!
他向居民學習於網編織的方式,
並合力完成了他的第一件網狀大型雕塑「闊臀」!
當雕塑被吊掛起的那一刻,隨著陣風翩翩起舞,
在漁網柔和的表面能展現成千百種自然的蛛絲馬跡,
這種對藝術的驚豔及感動
讓Janet Echelman持續致力於漁網雕塑的發展。
直到一位在葡萄牙的城市規劃師希望她設計出
一個能放在波爾圖的永久性作品,
更開啟了Janet Echelman在設計雕塑的新領域。
「持久、設計、永恆」和「敏感、脆弱、短暫」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屬性特質該如何相互結合?
Janet Echelman在把想像和現實接軌的同時,
並不失去創作「美」的能力,
在傳統工藝的基底上搭配新的科技技術,
讓具有建築物規模的大型幻想出沒在各地的天空上!
(摘自網路)
哇!可真不是普通的迷糊呢!
我一看到*She Changes當下有些失望…
她,不是彩色的嗎?
還吵著女兒彩色的風帆雕塑在那裡?在附近嗎?
當然、我還是無法自已的
一圈又一圈前後左右繞著、捕捉她隨風飄舞的身影,
之後在可以靜心欣賞*She Changes的海邊咖啡廳坐下來,
女兒上網後終於找到了!
原來漂亮的彩色風帆遠在美國的丹佛市!
有夠遠!
喝完咖啡離開前,烏雲散開,太陽也露臉了,
*She Changes的背景變成藍天白雲,
感覺漂亮多了!
*******************************
一口氣上網查了這幾個點的資料,
感覺很有成就感,
也許太多文字會讓來訪的朋友看得不耐煩,
不過能夠對這些建築或雕塑有更多的認識,
再辛苦也值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