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的時候常帶他們到科博館走走;
孩子長大後,
除了立體劇場有特別影片播放,似乎缺少了去科博館的動機。
倒是第三代出來後,女兒會不時邀我去科博館走走,
不為別的,
只為了讓外孫女在那寬闊的草坪可以盡情奔跑,
大人也可坐或躺在樹蔭下,
度過夏日炎炎的午後時光。
女兒讓我知道了科博館右側的後花園。
去年,在科博館的DNA廣場看台旁,
遇見了三棵長滿白花的樹,
甚是驚喜,仔細一瞧,
上面掛著她的名牌,
「我叫:流蘇樹」。
流蘇樹(學名:Chionanthus retusus),
又稱流疏樹、茶葉樹、四月雪,是木樨科流蘇樹屬的植物,
分佈於中國、台灣、韓國、日本。
花白色,與桂花、茉莉花有親緣關係,
高可達 15 公尺左右。
是良好的庭園觀賞植物。
流蘇樹木材堅重細緻,質地優良,
多用以製作算盤或器具等;
嫩葉可當茶葉作飲料,果實含油豐富,
可榨油,供工業用。
服裝設計師從其花中獲得靈感,
設計出一種服裝的裝飾,名流蘇。
流蘇樹花冠純白色,頂生,具芳香,
細長花冠四深裂向上綻放,
猶如古代仕女服飾之流蘇,因而得名;
今年三四月時流蘇已經開花,心裡蠢蠢欲動,
想著那三棵流蘇樹應已白成一片。
那天(4/11)把車子停在路邊停車格,我從側門進入,
走過濃蔭,直接來到科博館後方的庭園。
黃花風鈴木花朵已謝落差不多了
流蘇樹果然不復我所望,
一整個盛開呢!
科博館庭園DNA廣場旁盛開的流蘇
據說已知的流蘇樹中,
以科博館DNA廣場旁的這三棵最高大,
尤其是樹蔭可以掩蓋看台的那一棵,
應該是台中目前已知最大棵的流蘇。
(今年在東海大學管理學院旁邊也有看到,
很小棵,猜測才種不久。)
很喜歡這兩棵昆士蘭瓶幹樹,
樹型高大又渾圓,滿漂亮。
台中人可以說是看著它長大的。
昆士蘭瓶幹樹為大喬木,
在生長約 15 年後,樹幹才會逐漸膨大。
經歷 50 年以上的生長,
才能成長至樹幹直徑超過 1 公尺以上的巨樹。
昆士蘭瓶樹高可達 20 公尺,樹幹直徑可達 3 公尺,
樹幹上半部的樹皮仍保持綠色,具有行光合作用的功能,
下半部的樹皮龜裂,觸感相當堅硬。
葉型由披針形至掌狀,有極大的變異,苗木時為深裂的掌狀葉,
成株逐漸轉變以披針形的葉為主。
花似風鈴,成熟的蓇葖果開裂為船型,
花果隱蔽在枝葉中,並不明顯。
拍完流蘇花,特地跨過馬路,
到對面的植物園看看有沒有特展。
從熱帶雨林溫室出來,跟著前面遊客往左邊走進
南部和中部的低海拔園區,
這一走才發現植物園裡居然還有這麼大一片林園,
我從來沒進去過,真是慚愧。
走著逛著,會遇見來此運動的居民,
哇!好幸福,不必擁有而有這等後花園可以散步可以運動,
「我也要搬來這裡住!」
內心暗暗期許著。
(喊假的,這裡房價很高貴呢!)
植物園佔地約4.5公頃,
以臺灣低海拔具有的特色生態和熱帶雨林為展示主題,
細心挑選仔細檢視臺灣本土具有代表性的幾個生態區造景,
並表現景觀的趣味及特色。
共計有:隆起珊瑚礁生態區、蘭嶼生態區、
海岸林生態區、臺東蘇鐵生態區、
北部、中部、南部低海拔生態區及
季風雨林生態區等八個區域,
選植各式喬木、灌木、草本、蕨類等原生植種,
全園區(含溫室)合計超過800多種植栽。
吃過中餐,我再回到科博館。從左邊的小路往後面走,
繞了一圈,也遇見來拍婚紗的新人。
這一趟發現科博館和植物園整個綠意都是很棒,
建議路過台中的朋友,千萬別看完展覽就匆匆離開,
兩處的庭園都走進去瞧瞧,並且放慢腳步,
身心都能夠得到放鬆。
DNA廣場的一棵老樹--真的是老態龍鍾啊 !!
樹爺爺 ! 請無論如何要撐住 , 不要倒下喔!!!
拼組的照片順序有些混亂 ,請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