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1.jpg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自105年起

將宜蘭園區委託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經營。

S5A01488.JPG

甫下遊覽車,我就直奔臨水街拍照。

宜蘭傳藝中心曾經來過,

當年懵懵懂懂只知道在前面的傳藝店面轉圈子,

渾然不知更裡面有臨水街、有河、有黃舉人宅的閩南建築。

S5A01490.JPG

臨水街位於園區中央西南側位置,緊鄰月河畔。

與一旁的文昌街有著高低落差,仿照九份、淡水等老街的建築群,

利用落差地勢與巷弄內的階梯,搭配建築群交錯,

呈現不同的老街趣味。

S5A01492.JPG

在裡面走了一趟,感覺無趣。

IMG_8250.JPG

走過橋,發現綠草地上一堆落花…

哈...哈…真的是「踏破鐵鞋無覓處        得來全不費工夫」,

居然是我尋覓良久的「穗花棋盤腳」!

S5A01493.JPG

內河道「月河」上的拱橋

S5A01497.JPG

波光瀲灩、拱橋流水,帶出閩南河岸風光的氛圍。

遊客可以在月河上搖曳的畫舫上品茗,享受河上靜謐的閒趣。

S5A01502.JPG

紅磚建築確實好看 耐看

S5A01511.JPG

隔著月河眺望臨水劇場

S5A01528.JPG

S5A01520.JPG

白鵝好命   悠然自在

S5A01524.JPG

作為宜蘭傳藝園區主要的半戶外展演空間,

臨水劇場由陳良全建築師規劃,以傳承轉化的概念,

擷取傳統「演藝大棚」的竹構與開放特色,

成為現在金屬格柵、通透設計的全新樣貌。

也是雨天時園區表演空間之一。

IMG_8246.JPG

臨水劇場周圍栽種數棵落羽松,已經逐漸轉黃轉紅

S5A01535.JPG

前往 黃舉人宅---依然在月河另一側

S5A01537.JPG

黃舉人宅

為宜蘭第一位舉人黃纘緒故居,建造於清光緒3年(1877)。

原座落於宜蘭市區友愛百貨公司前,民國80年初因都市計畫要被拆除,

時任宜蘭縣縣長游錫堃先生積極推動文化保存,

說服黃舉人第四代子孫捐出地上建物及文物,

於民國85年拆卸保存,並於民國906月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內復建,

珍貴的傳統建築得以保存。

S5A01543.JPG

師傅先將拆下的一磚、一瓦、一木做好編號,

再按照傳統工法重新組建,

復建工程是由宜蘭著名的木匠師林添發及李慶堂先生現場施作,

是宜蘭縣內唯一留存的舉人宅,

亦為宜蘭縣內第一件百年傳統建築拆遷保存案。

S5A01548.JPG

臺灣傳統三合院民居多為座北朝南,

門樓上的「長挹南薰」說明夏日南風拂薰竹林搖曳的情境,

呈現傳統民居田園景象。

正身凹壽大門上懸掛的「文魁」匾,

為清道光20(1840)榮登庚子恩科舉人,

並且由「欽命兵部侍郎福建巡撫部院吳文鎔」為舉人所立。

正廳門額「四德記」,以及對聯「四辟鼎新輪奐永垂奕世」、

「德星照耀休光肇起文明」,傳為黃纘緒親提。

上下聯聯首的第一字「四」、「德」,與門額的「四德記」相呼應。

S5A01559.JPG

黃舉人宅牆身壁面採竹片編織成網狀,塗上泥土、稻草、稻穀,

表面再敷抹白灰,為頗具特色的「竹編夾泥牆」。

大門額「折桂開基圖」墨繪,代表黃舉人功成名就;

次間墨畫兩幅「高士圖」,隱喻黃舉人生性恬淡的氣質。

S5A01560.JPG

喜歡竹林掩映的黃舉人宅  更顯文人氣質

RXER8401.JPG

在臨水劇場對面的迷霧森林

噴出陣陣迷霧畫面果然夢幻

S5A01598.JPG

似乎因為天氣熱  為了替遊客降溫

街道上會噴出冷霧

S5A01625.JPG

因為我把相機的相片效果按鍵改了

很容易誤觸卻沒有察覺,不少照片都被水彩畫化….

尤其是表演團體踩街畫面,

好可惜

IMG_8270.JPG

看了地圖        找到愛書人  學生  或是正要考試的人一定會去的文昌祠

S5A01636.JPG

文昌祠

為民國之後臺灣首座由政府興建,簡潔的祠廟型制,

乘載傳統匠師的巧心與技藝,

屋頂簡單的裝飾及燕尾脊,如同飛燕劃下美麗天際線。

正殿供奉的主神為文昌帝君、

五聖文昌(文昌帝君、關聖帝君、孚佑帝君、魁斗星君、朱衣神君),

文昌帝君為讀書人的守護神,祈求國家文明昌盛人才濟濟。

S5A01649.JPG

美麗的燕尾脊,如同飛燕劃下美麗天際線...

 

arrow
arrow

    All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