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日常生活很少會到市中心,
因為助聽器每兩個月就跑一趟保養,
助聽器分公司就在中央書局斜對面…
這幾年終於看到它在整修…「中央書局」的招牌重新掛上…
知道它終於要回來了感覺很期待…
曾是全台最大漢語書局,啟蒙台中文化風氣的中央書局,
一九九八年因財務困難結束營業。
看著它歷經婚紗店、便利商店、安全帽專賣店等,
相信很多人路過都跟Allison 一樣不勝唏噓,
所以看到他在整修而且重新掛上中央書局的招牌,
總是期待她早日開幕。
成立於1927年的中央書局,位於台中市台灣大道與市府路口,
建築體是1947、48年才興建,
是一棟折衷主義式建築,出自建築師林文章之手。
中央書局沿街立面,以方形列柱呈現,展現簡潔的現代主義,
又摻了些許古典元素裝飾。
因為「我也住過柳川吊腳樓」一文而認識的朋友詹小姐
送書過來時提到中央書局已經開幕,
也就趁著到第二市場時前往探看。
這是一樓,文創物品以及歷史文物展覽。
當年的中央書局除了銷售進口書籍、文具、課外讀物等圖書,
以及鋼筆、顯微鏡、地球儀、日文雜誌…
也出版書籍、發行雜誌,舉辦展覽與講習會等,
在資訊取得困難的年代,是補給知識與藝文養分的重要據點;
文人及老台中人均曾經有過泡中央書局買書、
看書甚至約會的經驗,它在老台中人心中的地位,
就像現在的「誠品」。
畫面右邊上方是台灣花磚,
在臉書關注過一陣子關於台灣花磚的歷史以及舊花磚圖案,
圖案和葡萄牙的磁磚有些微差異,
回家時也挑了一片。
中央書局成立於1927年
80年代後,大型書局以連鎖店方式經營,
獨立書店無力競爭,中央書局不堪年年虧損下,
最後一任董事長張耀錡忍痛召開董事會,在1998年間結束營業。
直到2014年,當時的屋主貼出整棟招租廣告,
在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蘇睿弼、作家劉克襄等人的請命奔走下,
才又喚起許多台中人對中央書局的記憶:
「令人懷念的少時免費圖書館」、「懷念那台古董收銀機」、
「小學課本弄丟,媽媽總是火速地前往中央書局,買回課本。」
也有了保留中央書局的念頭。
2015年在蘇睿弼發起的「中區再生基地」媒合下,
由永豐餘旗下的信誼與上善人文基金會取得建物所有權,
信誼基金會執行長張杏如與中央書局淵源深,她出身台中,
父親曾是中央書局的股東,小時候還曾經看過中央書局的股票,
由她接手,頗有歷史承接的意涵。
(中央書局歷史資料來自 中央通訊社)
經三年整修,終於在2020年元月正式營運。
「重返」意義非同一般….
Allison 初三一年高中三年念的台中女中就在附近,
通勤搭車必定經過中央書局,有幾年借住台中阿姨家,
放學後或是周日泡中央書局買字典買參考書或是模擬測驗卷…
可以說是青春歲月裡充滿回憶的地方…
樓梯依舊在熟悉的位置,上到 2 樓首先看到兒童繪本區。
顏色活潑鮮艷。
重新出發的中央書局新主義...
書架上的書完全沒有封膜,
你想看...挑出來拿到座位上,只要不弄髒就不必買下來。
當然,店裡目前有至少買一杯飲料的低消規定。
整修改裝後的中央書局空間更明亮寬闊,
保留獨特的圓弧建築設計下原有的大片落地窗,
但是不封閉改設書牆,
而是把光線最好的位置保留給愛書人坐下來好好看本書、沉澱。
中間的空間擺放很多大書桌,
買書人或只是來喝杯咖啡的顧客,
可以挑一本喜歡的書坐下來慢慢看,
書弄髒了才要買下來…
當然,
空間留白的用途之一就是提供小型會議包場像簽書會
或讀者作者交流等等。
這是三樓…
天花板展現出古典與氣派…
當年堆滿書籍,空間老舊沉暗,
重新出發的中央書局呈現出時下流行的明亮與寬敞…
欣喜見到老書局重生展現新風貌,
為台中的愛書人增加一處看書的好地方。
只要一杯咖啡或飲料,你可以看一整天書…
就像當年的老老闆,
即使窮學生沒有錢買書也可以坐在地上看一整天書,
老闆也不會趕人….
咖啡+蛋糕的櫃台在 2 樓,點完餐可以在 2 樓或是拿到三樓慢慢喝,
回收檯在 2 樓吧檯旁。茶水採自助方式....
懷舊的木椅
因為發現新的中央書局書籍陳列錯落,
也就是採用交錯方法把不同文類卻題材衍伸的書籍放在
一起,而不是遵守死板的同類書籍放在同一個書架的方式;
顧客原本只想找某本書時卻發現旁邊有幾本類似題材而有趣的書,
例如也許我只想找烹飪的書,翻一翻書的內容,
旁邊正好是某食材有趣的介紹及產地…或是名家烹飪用具介紹...
(類似東京 蔦屋書店首創的「生活提案」經營策略)
也就是可以拓展買書人的興趣、眼界…
當然這樣做也可以為書局創造更大利多。
點餐後和正在整理書架的工作人員聊了一會兒,
分享我所發現到的以及日本某些個性書店
每周或每個月由不同的選書人依照自己的興趣或是思維負責選書
陳列出來或穿插放在書架上...
當每周或每天不同的書籍...被陳列在顯眼的架上...
這樣做製造了書店的新鮮感,
即使顧客上周才買書湊巧路過時也會想要進去瞧瞧...
有甚麼新書可以看呢!
巴布狄倫這本書…不錯,
Allison雖然不懂音樂,也不在平常看書的文類裡,
卻因為幾年前看過馬欣介紹他的書,讀來有趣…
發現原來跨界閱讀也不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