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享讓王樹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寧波博物館前,

先跟大家介紹就在旁邊鄞州公園內的五散房;

03 / 26 行程上我們是先看過寧波博物館之後再走路過去的。)

IMG_8411.JPG

不過

先來看幾張能家家都長樹的高樓——錢江時代,

這也是王澍與開發商僅有的一次合作項目。

IMG_8404.JPG

六幢近100米高的住宅,800住戶。

200餘個二層樓高的院子疊砌起來,結構如編織竹蓆,

整個連續的立面實際是一座江南城鎮的局部水平切面

被直接樹立起來。

IMG_8410.JPG

每一戶,無論住在什麼高度,都有前院和後院,

每個院子都有茂盛的植物(樹或花木)。

(不過!我怎麼看照片都沒發現高大的盆栽植物啊?)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住宅設計了,

而是在召喚一種業已逝去的居住方式,

顯示一種對土地的眷戀,驗證一種理想。

IMG_8418.JPG

王澍堅持認為,中國的實驗建築活動如果不在城市中

最大的建築活動——住宅中展開實踐,

那麼它將是自戀而且蒼白的。

而垂直院宅作為一項已在施工的項目,

被中國實驗建築界視作「建築學的社會轉向」的指標性實驗

而受到廣泛關注。

(摘自準建築人手札

***********************************************************

寧波五散房

中國建築師王澍和搭檔陸文宇

寧波鄞州公園內設計的5幢實驗性建築。

建築包含茶室、畫廊、咖啡廳、管理用房,

建築手法包含「瓦爿牆」、異形經構和傳統的夯土技藝

5種不同的建築方式,

總面積2000平方米。

P3262034.JPG

首棟  // 畫廊

五散房體現王澍的「新鄉土主義」風格,

並被利用於此後的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二期工程

寧波博物館

P3262038.JPG

正門通過分片鋼條形成遮光屏

P3262040.JPG

P3262042.JPG

P3262047.JPG

畫廊的建築面積565平方米,形態設計為「一波三折」,

屋頂形似江南建築的特徵。

建築兩側設有礫石帶,可置盆景。

房屋表面為現澆混凝土和寧波當地「瓦爿」碎磚的結合,

正門通過分片鋼條形成遮光屏。

P3262048.JPG

P3262045.JPG

假日鄞州公園內滿滿的人潮

多為當地居民

P3262050.JPG

P3262051.JPG

有一對新人來此拍婚紗....

灑花……伴娘開心的跳舞畫面

P3262052.JPG

P3262054.JPG

P3262055.JPG

發現鄞州公園很漂亮

P3262056.JPG

P3262059.JPG

走過幽靜的竹林小徑   前往第一間茶室

P3262062.JPG

第一幢茶室面積405平方米,形態設計為「碎影」,

形狀為「合院」形態,

牆體通過分片預製件裝配而成,形似融冰,

屋頂為現澆混凝土。

P3262066.JPG

P3262068.JPG

P3262070.JPG

P3262073.JPG

P3262075.JPG

P3262077.JPG

P3262079.JPG

一棟棟高樓大廈林立

P3262080.JPG

P3262082.JPG

第二幢茶室面積為190平方米,

形態設計為「隨機的園林」,用以體現禪意。

房屋為長條形,隨機轉向。

牆體使用夯土牆築成。建築南面設有人工池塘,

並通過一座小橋相連。

P3262087.JPG

P3262088.JPG

P3262090.JPG

此刻的垂柳細若絲線  隨風飄動

舞出我等內心深處的浪漫情思

難怪人人皆愛江南明媚的水鄉風光

P3262093.JPG

P3262094.JPG

公園裡很多這樣的大花球

P3262097.JPG

P3262099.JPG

五散房中除了第一間的畫廊有進室內參觀之外,

其他幾棟都只看看房子外觀。

P3262100.JPG

P3262101.JPG

管理用房建築面積650平方米,建築思想為「曲折和波動」。

建築採用回收的舊青磚製成類似於竹林的外形,

與地形相契合。

P3262102.JPG

P3262103.JPG

P3262104.JPG

咖啡廳建築面積390平方米,形態設計為「風中的荷葉」,

採用混凝土現澆,

咖啡桌和椅子均為定製以契合建築的形狀。

P3262108.JPG

設計理念

五散房受寧波市鄞州區政府投資建設機構委託,

建於鄞州中心區的鄞州公園內。

建築師依照寧波當地的建築、氣候、水土和材料

形成人與自然共存的建築。

王澍稱,五散房設計的考慮有三個方面。

  1. 1. 如何在現代建築中體現中國傳統氣質
  2. 2 . 建築如何脫離建築本身,而更好地與環境相配合。
  3. 3. 將夯土等中國傳統建築技藝和鋼構玻璃、預製混凝土等

    建造方法進行嘗試,為將來的建築打下基礎。

P3262110.JPG

與此同時,通過對傳統工藝的重新應用,

建築師意圖喚起傳統手工藝的記憶,進而將它們投入現代建築中。

因而,王澍在施工過程中,無數次到工地,與建築工人溝通,

並不厭其煩地反覆試驗,以達到最初的設計理念。

P3262112.JPG

影響

作為實驗建築,

五散房中實驗的建築技法被利用在王澍後續的設計中。

寧波博物館在建設過程中參考了五散房中畫廊的實驗成果

在進行工藝改進之後,使用廢舊磚塊建成的「瓦爿牆」

成為寧波博物館建築的特色工藝之一,

這一設計延伸到後來的上海世博會寧波案例館,

並成為寧波城市建築的標誌性符號。

 

五散房同時也為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二期工程

積累了建築類型和建造方法的經驗。

 

五散房也因對於人居和自然關係的理解,

將傳統建築布局引入現代人居環境的努力和對本土材料、

傳統工藝的推廣應用而獲得

2005HOLCIM可持續建築大獎賽亞太地區榮譽獎。

P3262115.JPG

五散房的現狀

五散房於2006

被移交給寧波市鄞州區園林綠化管理處負責管理。

2007年,建築被出租給了4家經營單位經營。

2012年,設計師王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後,

寧波媒體在探訪五散房時,發現建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

 

園林綠化管理處向租賃方下達了整改要求,

而王澍本人則抱著旁觀的心態,對建築的破壞並不在意。

五散房中的畫廊,2013年由寧波博物館接管,

改為「李元攝影藝術館」,成為寧波博物館的一座專題館,

用於承擔攝影展覽展示、講座比賽和教育培訓等功能

維基百科

P3262116.JPG

感恩維基百科提供了這麼充足的資訊,

繞行一圈之餘,

除了欽羨鄞州公園風景秀麗之外,

也感嘆才建造10多年的建築因為不當運用

及缺少維護所呈現的破敗現狀,

真的是很可惜!

P3262120.JPG

搜集資料時,很巧合發現的網文: :

某建築師甚至還將

100年前擅長解讀傳统的義大利建築師斯卡帕與

王澍的若干相似性予以比較:

"斯卡帕是詩人建築師,王澍是文人建築師,

都偏爱傳统建造工藝,都有對於古典的现代解讀,

還有對於環境條件的尊重與思考,都有非常清晰的建構邏輯。"

 

  斯卡帕最著名的建築是布里昂家族墓園,

以及在维洛那的城堡博物館。

斯卡帕最後逝世於日本北部城市仙台,

同樣注重傳统的日本建築師磯崎新曾經就此寫過一篇文章

《卡羅 · 斯卡帕最後的夢是什麼?》。

 (文字摘自網路)

P3262121.JPG

而漫步在鄞州公園內,

也許因為自己已是阿嬤年紀,

特別注意到整座公園裡面居然沒看見560歲的老人,

清一色是年輕情侶或是小夫妻帶著小朋友出來玩!

歡樂笑鬧聲中惟缺老人家的身影!

(心有戚戚焉!)

P3262122.JPG

跨過馬路,我們再度走回寧波博物館和其他團員會合

 

arrow
arrow

    All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