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才需要「凝視死亡」,

老年人需要學習的是「凝視老、病、苦」

 

電影一開場,瑪德蓮開車出去卻因年邁而反應不快,

車子卡在十字路口,

被許多騎士、司機惡言相向,大鳴喇叭催促,

這反而讓她更緊張了!發生甚麼事了?

明明幾天前還開得好好的…

 

早晨起來獨居的她發現床單竟然濕了,

生氣的扯下床單墊著棉被才能繼續睡… 

px_fffr63854770_0004.jpg  

《最後一堂課》改編真人真事,

講述前法國總理92歲的老母厭世,

想自我了斷但理所當然遭到家人反對,經過爭吵與溝通,

女兒最終決定支持母親的選擇。

 

「盡情享受生命旅程,帶有熱忱的活著、

抱有尊嚴的死去,學會面對生死離別,

法國前總理李歐奈爾喬斯潘Lionel Jospin的母親Mireille Jospin

便是這樣一個人。

FinalLesson9.jpg   

從影片一開場的92歲生日宴會的不歡而散

我噙著眼淚直到片尾!

感傷流淚也許是個人感受,

但是如果觀影者自己年邁的父母正好也遇到同樣的狀況,

也會心有戚戚焉的!

800_be7bd290500413287f6a49bb5295be7aa3c65c2974270fd093ee8a9bf8ae7d0b.jpg   

正如佛法經典所教示,

下地菩薩尚不知上地菩薩的境界神通,

年輕人哪能體會得老人家身體衰老的苦處呢?

像我約莫10多年前也總嫌80多歲步履已蹣跚的媽媽,

為什麼不走快一點?!

有時候忍不住出手攙扶她企圖加快速度,

馬上會感受到老人家抗拒的力道—嘴裡不說!卻越走越慢!

慢慢的自己也來到60多歲,

在發現自己也走路變慢之後才悔悟—

 

媽媽今年95歲了,15年前開始輕微失智,

走失三次,身體狀況都還好,就是短期記憶變差了,

剛剛才講的話馬上忘…

這半年因為鮮少走動,骨頭越來越僵硬,走路更只能寸步寸移。

負責照顧的弟弟一家說媽媽這 2,3個月開始出現尿床,

老人家年輕時雖然是莊稼鄉下人,卻不肯穿尿褲,

即使被子女勉強套上去也是執拗不尿在尿片上。

 

當影片裡的瑪德蓮在女兒趕到醫院探視她時,

猛地對著女兒,掀起裙子露出尿褲,

 

「喏!你們就是想看我穿尿褲是吧?這下你們高興了吧?」

 

原來還反對媽媽「尊嚴離去」宣言的女兒,

當下幫母親辦理出院,開心的老人家一掃多日的陰霾心情,

露出像小孩般開心極了的笑容!

 FinalLesson4.jpg  

很多子女總是認為父母老了,生活無法自理,

就送進安養院!

(我有出錢,我有每周或每個月去探視她,我並沒有不孝!)

(哈!太巧了!今日 5 / 26新聞有報導越來越多的脫逃族-

把父母扔進安養院後就消失無蹤!)

老人家生病了,當然就送進醫院接受治療,

住在四壁慘白的病房裡面對一堆器具

(全身或多或少的連接著幾條管子,讓寂寞孤獨害怕包圍…)

老人家只能住在醫院院住到「死」--醫生束手無策為止!

 FinalLesson7.jpg  

尿床或漏尿的老人抗拒穿著尿褲不應單純的解讀為面子問題,

通常伴隨著衰老與身體功能日益退化的狀況一個接一個出現時,

感受到自己已經失去控制自己身體的能力的「失落感」,

才是需要重視的部分!

 FinalLesson1.jpg  

面對「失落」-我可是有很切身的體驗喔!

50歲出頭兩隻耳朵喪失大半聽力,

接著膝關節退化,

接著眼睛老花逼近,

這些失能,因為是一步步的來,衝擊還不算大,

因為是一個個的來,也就有機會觀察:

「上天(對於這副借給我使用的我的身軀)在一個個收回去了呢!」

也很感恩我的老花和膝關節退化都比其他人晚出現 ---算是夠幸運了

 

 maxresdefault  

像92歲的瑪德蓮認為自己「活夠了」,

決定在更難受的病苦來臨前「自我了斷,結束生命」,

保有「生命與生活的尊嚴」!

但是大多數人可能沒有她那麼幸運-

沒有慢性病沒有橫禍的活到92歲才出現衰老症狀!

嚴格說來,

她的構想雖然前衛,但並不符合安樂死的資格,

 fx_fffr63854770_0001.jpg  

上網查過「 維基百科」

安樂死,有「好的死亡」或者「無痛苦的死亡」的含意;

但此名稱與實際作法不斷地受到爭議。

這是一種給予患有不治之症的人

以無痛楚、或更嚴謹而言「盡其量減小痛楚地」致死的行為或措施,

一般用於在個別患者出現了無法醫治的長期顯性病症,

因病情到了晚期或不治之症,對病人造成極大的負擔,

不願再受病痛折磨而採取的了結生命的措施,

經過醫生病人雙方同意後進行,為減輕痛苦而進行的提前死亡

 

就宗教立場來說,我能認同不想再受不治之症無盡期的折磨

所選擇的安樂死;

卻不能認同瑪德蓮因為衰老及緊接而來可能出現的失能,

選擇「自己決定生命的長短」,

說得簡單一點,

也就是她其實是「自殺」!

是「懦弱」的表現!更是「逃避」的心理!

也難怪身為法國前總理的兒子到最後還不能認同母親的決定!

(電影中劇情)

 

其實死亡並不可怕,訪視病人這麼多年來,

約略知道大部分人都不是害怕死亡,生病的人或老病的人

最害怕的其實是

「躺在床上、半死不活、沒有尊嚴、無止無盡的承受病痛的折磨」

 

現代人每個人心裡最大的願望是

能夠「善終」

 

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才需要「凝視死亡」,

老年人需要學習的是「凝視 老苦、病苦、」…

1684576_1.jpg   

看了這種部電影,

讓我想起10多年前探視的一位癌末病人,

40多歲,未婚,已知道自己的生命所剩無幾,身體會劇痛,

吃很少甚至無法吃;

他說,他已知道自己的生命所剩無幾,

也做好種種交代,也和老媽媽談過、道別…

他告訴我,他身體每個地方都痛,因為不想讓年歲已大的母親憂心,

媽媽來時就忍著無時不在的痛連眉頭都不敢皺一下;

巧的是,另一天媽媽也拉我到病房外面悄悄說:

「我這兒子很孝順,

我知道他全身都痛卻怕我憂心連眉頭都不皺一下…」

 

我每周兩次去看他,他會張開眼睛看看我,

算是跟我打了招呼「你來了!」,

然後繼續閉著眼睛,

一如過去2個月般靜靜地躺著-等待生命結束。

我也不再多言,

先前已大略依據「西藏度亡經」的教示

教他怎麼面對「死亡來臨時四大分解出現的幻象」。

 

這是我訪視過迄今最讓我欽佩也是最勇敢的癌末病人。

 

對了!就是「接受」兩個字!

先前提到,每個人最害怕的不是死亡,

因為死亡就咻那麼一下子就過去了;

我們所害怕的是死前的生病和折磨;

可是,萬一遇到了要怎麼辦?

fx_fffr63854770_0007.jpg   

當年在安寧志工訓練時安排了這樣的自我對話,

因為即使在醫院當志工看多了生死一樣會害怕會擔心啊!

可是,萬一就是讓你遇到了要怎麼辦?

 

在一遍遍的自我諮商後我的答案是:

「如實接受」啊!

 

要不然能怎麼樣?

 

說我不要,有用嗎?

 

就這(老、病、苦)正是生命的真相、生命的一部分啊!

不能說你只要美好的、只接受享樂的事物、而不接受苦難的部分!

(美好+享樂)和(苦難、病苦、 老苦)就像一個是手心

另一個是手背,誰也離開不了誰啊!

 

哈!離題了嗎? 

fx_fffr63854770_0011.jpg  

《最後一堂課》精心安排了四種角色,

各自對於瑪德蓮的決定有著不同看法,

從反對到支持的女兒黛安、無法接受的兒子皮耶、

自認為能平心接受卻仍害怕的孫子麥斯,以及女傭瑪格麗特,

四種對生命的觀點與爭執、爭論交互而行,

用不同的看法碰撞、去激盪出對於生命的討論,

也激盪出親情的動人處!

或許到最後仍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瑪德蓮的想法,

但電影的功能就是在丟出議題,

讓人們能在面對這樣的難題時能夠重新思考生命的種種可能性。

fx_fffr63854770_0010.jpg  

 

 

 

arrow
arrow

    All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