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潛口民宅就像走進500年前的徽州
潛口民宅再現了明代的歷史文化風貌
潛口民宅博物館座落在黃山第一峰---潛口紫霞山麓,依山傍水,風景迷人,
環境十分優雅,是一座徽州明清兩代建築藝術博物館,
分爲明園和清園兩部分。
內有明、清兩代最典型的各式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亭、古橋…
等古建築群及距今五百多年的古樹、古井、古匾,
極具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
潛口民宅曾在清代是汪沅家的別業,名"水香園",
咸豐年間毀於兵火,1984年開始重建,
將11座較典型又不宣就地保護的明代建築,集中於此,組成明代村落,
定名"潛口民宅",
它包括山門一套,石橋、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
拆遷復原過程中,嚴格地按照"原拆原建"、整舊如舊"原則,
保持了建築物的原時貌,成為徽州明代民居的縮影。
山莊占地17000多平方米,在一個小山巒上展示出各類不同古民居風貌,
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勢,錯落有致,
從周圍不同角度,都可以觀賞到完美的建築形象,匠心別具,
從建築類型看,既有洞社、宅第,也有小橋、路亭、牌坊。
徽州古村落的布局、明宅簡易而實用的營造法,
以及內部陳設的明代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
完整表現徽州古村落的歷史文化風貌。
明園入口的 「方氏宗祠 」石牌坊
建於明嘉靖年間
(照片下載自網路)
牌坊雕刻精美 是典型的徽派石雕
「曹門廳」,為明嘉靖年間的廳堂建築,
原屬潛口街上的汪氏支祠,
大廳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毀壞,現只剩門廳和兩廊部分。
「司諫第」
建於明弘志八年,為明廳式的文化建築,
原是明永樂初進士,諫官,吏部給事中汪善的孫輩,
為祭祖所建的家祠。
胡永基宅 // 下圖
最精美的地方是天井的三面楼行,装修雕花欄杆板,
上下五行,採用壶门装修,雕满了花鸟鱼蟲等動物图案,
有透雕、縷空雕和高浮雕,充分體现了徽州明代的工藝水平。
桃紅色的花是一串紅
在婺源拍攝期間一路上都會看到
在明園的民宅還有...
精美的雕刻宛如流雲飛卷
雕工蒼勁有力顯示出明代營建風尚
學朋友玩起輕描淡寫的寫意攝影
拍完明園下來 又轉到另一邊的清園繼續拍
風格不盡相同
先就被村落前的大片櫻花林所魅惑
典型的徽派建築外觀線條簡單,整面高大白色粉牆,而且很少開窗,
最主要是防犯盜賊侵入宅院。
「粉牆黛瓦馬頭牆,雕梁畫棟花格窗,樓板地板隔牆板,天井院落和迴廊」
這四句是對徽派建築最典型的形容
在清園這邊
錯愕的發現...幾乎每一棟都像這樣掛著笨重的鎖環
我差點忘記
這兒只是原拆原建 整舊如舊 的民宅博物館
即使如此 只要你
走進潛口民宅 就像走進500年前的徽州
潛口民宅再現了明代的歷史文化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