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A07285.JPG

329日下午,我們前往事先預約的弗爾睿收藏博物館。

S5A07276.JPG

S5A07278.JPG

上網查了一下,這古老的磚塊建築是綜合運動中心。

S5A07280.JPG

也是路過….藤普杜音樂廳(Tempodrom),

開幕於1980年,最初位於柏林圍牆西側的波茨坦廣場。

最初是一個巨大的帳篷。

經過多次遷址後,自2001年開始,

搬遷到十字山的舊安哈特火車站上,並成為永久性建築。

S5A07284.JPG

弗爾睿博物館就在公園另一側

S5A07298.JPG

這兒想必是柏林很古老的社區

有飛機從綠葉間竄出

S5A07288.JPG

2016春季於柏林隆重開幕的弗爾睿典藏博物館,

為一座專門展出

德希雷•弗 M*(Desire Feuerle)先生畢生收藏品的博物館。

S5A07294.JPG

博物館原址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電信通訊暗堡,

由英國知名建築師約翰•波 (John Pawson)重新設計改造,

著重於不同時期與不同文化間藝術創作的對話,

營造出對古董藝術渾然不同感受與況味。維基百科

S5A07289.JPG

因為看到網路上的建築與展覽空間介紹,

上網先預約日期及場次。

沒有想到的是這空間與參觀方式也太奇怪了!

(以下館內照片全部下載自官網)

1205-6.jpg

一道門接著一道門被打開,鎖頭打開的框啷生顯得非常突兀大聲。

接著是一堵黑黑的門,開啟後又是一個極暗全黑空間。

身後的門馬上被關上。

黑暗中許久許久流瀉出音樂

其中有走下樓梯到地下室的過程,

因為年紀大了Allison眼睛瞳孔對光的反應較慢,

在全黑狹窄的樓梯往下走時完全看不到階梯而不敢移動..

只有導覽員的手電筒偶而照過來時才敢移步。

燈光昏暗的展示空間固然有它特別的用意,

但是全黑的階梯設計也太OVER了!

……….

打開燈進入佛像展示空間

是的,從第一道門起就不能拍照,

這也好,我們才能將全部心思放在展覽品上!

1205-5.jpg

佛像展示空間是運用整片鏡面反射,擴大空間視覺也同時製造

虛實交錯,室內有幾根粗大的石柱,

鏡子後面隱隱約約露出的古老空間裡也有。

導覽人員給大家20分鐘各自觀賞,

然後集合…關上門到另一個展覽室-

中國床、茶几、櫃子以及木雕之類。

參觀時間總共50分鐘。

1205-2.jpg

波森為世界知名的極簡主義大師,

以極簡風格與對既存建築的敏銳觸覺著稱。

雖然說建築師認為太過改造這棟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是不適宜的,

而透過一系列深思熟慮的精巧修飾和介入調整,

強化空間過渡的緩慢過程,

以期讓參訪者可以將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藝術品上。

不過,在現場的我所感覺到的卻完全相反:

因為太過暗,在適應光線後反而對建築和空間感到好奇,

會這樣也因為展覽的佛像和中國木製床几等太過熟悉,

草草繞過一圈就覺得很無聊。

1205-1.jpg

展覽品有來自高棉文化的佛頭石雕。

一旁有明代桌椅家具和漆器,牆上掛的卻是荒木經惟的女體攝影作品,

以及英國當代藝術家卡普爾(Anish Kapoor)的雕塑。

共同點是,沒有任何說明文字。

S5A07285.JPG

離開弗爾睿典藏博物館後,我們在公園坐了一會兒順便補充能量,

最主要是想再次看看火車開進高樓建築的畫面…

S5A07319.JPG

S5A07313.JPG

如今再看照片也覺得這樣的畫面很科幻呢!

S5A07305.JPG

S5A07321.JPG

S5A07330.JPG

休息夠了循著公園去附近的車站搭車去柏林猶太人博物館。

即使路邊有一整排開著黃花的矮樹叢,

穿梭在這座公園時只偶而看到衣衫襤褸的兩三個人,

S5A07334.JPG

加上旁邊是單調彷若無人居住的老舊公寓,

這是這趟在柏林幾天來第一次走得有些膽顫心驚的路段,

S5A07332.JPG

公園裡老樹上高高低低的掛著好幾雙鞋子,

似乎是想要傳達某一種觀念的藝術裝置。

S5A07336.JPG

膽戰心驚的走過公園,

終於看到人來人往熱鬧的街道才稍稍放下心。

S5A07337.JPG

S5A07335.JPG

到柏林市立畫廊…目標其實是旁邊的紫色咖啡館…

S5A07374.JPG

AMDK4315.JPG

各自點了一杯茶和可樂,休息一下。

順便放下背包,去拍市立畫廊前面的黃色框框字母。

我們沒有計畫進去看展。

S5A07366.JPG

市立畫廊對面的樓房外牆裝飾得秀氣優雅

S5A07378.JPG

這幾排黃色方框的字母隱藏著藝術家的名字喔!

S5A07368.JPG

S5A07384.JPG

前往柏林猶太人紀念館…

1205-7.jpg

(上圖  // 網路下載)

建築師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將他的柏林猶太博物館設計

命名為「線與線之間(Between the Lines)」,

隨機地從「紀念冊」

(記載了大屠殺裡頭被處死的猶太人,他們的出生日期、

原居住地、可能的死亡日期。)

裡頭挑出一些名字,將他們的地址兩兩相連成線,

形成的構圖有點兒像是變了形的「大衛之星(Star of David)」。

S5A07342.JPG

馬路邊會先看到放逐的花園,

七七四十九根正方形的水泥石柱,規律工整的直豎在地上,

地面有些傾斜,高聳石柱的上方有草葉蔓生。

發現一旦走入這個石柱林,人很難再辨認方向,

像是一座小型迷宮。

放逐的花園(TheGarden of Exile)的設計者是Daniel。

這座放逐花園在館內另有通道進入。

S5A07345.JPG

S5A07349.JPG

S5A07350.JPG

S5A07393.JPG

S5A07402.JPG

S5A07407.JPG

S5A07395.JPG

博物館入口後的通道分為三個不同軸線,

帶領參觀者分別走入三個不同紀念主題的空間。

流亡軸線(Axis of Exile)、大屠殺軸線(Axis of Holocaust)

及連續軸線(Axis of Continuity)這三條軸線互相連結成為Z字形,

里伯斯金稱此設計為「線與線之間」(Between the Lines)。

S5A07394.JPG

走在大屠殺軸線,沿著軸線緩緩向上,

兩邊展示的是一些遭屠殺者的照片、信件、遺物等,

我們沒有細看。我們要去看的是

以色列藝術家馬納舍‧卡迪希曼(Menashe Kadishman),

所設計的《掉落的葉子》(Shalekhet)。

S5A07396.JPG

S5A07419.JPG

中途有走出去看看放逐的花園

S5A07420.JPG

第三條軸線會帶領參觀者沿著樓梯往上走,

最後進入一個記憶虛無(Memory Void)的空間,

地上有超過一萬片金屬做成的人臉,紀念在戰爭中死亡的猶太人。

S5A07423.JPG

鏤空著孔洞(眼睛、鼻子、嘴巴)的鑄鐵圓片滿布地面,

有些看似面無表情,更多的讓人感受到它們的痛苦與猙獰,

踩在上頭

金屬相互摩擦碰撞的尖銳聲音,在整個空間裡頭來回擺盪歷久不散,

精準地傳達出數個世紀以來猶太民族的苦痛與所受到的折磨。

S5A07439.JPG

到博物館的咖啡廳坐下來,只有簡單的可樂和水及餅乾,

女兒在此休息,我去花園拍建築外觀,

這才是此趟想看的重點。

S5A07442.JPG

建築牆面上一根根線條,

逼真的呈現出猶太人被撕裂的傷痛,有點令人不忍卒視。

S5A07477.JPG

連窗戶玻璃反射出的花園景觀,也帶幾分冷冽。

S5A07462.JPG

這樣的建築談不上喜歡或討厭,

也許有部分人會覺得猶太人幾千年來受到壓迫的歷史,

不容抹滅於塵埃中。

S5A07454.JPG

 

S5A07465.JPG

但是,我更希望它是一棟具有圓滑線條,可以互相包容的圓形空間

或許加上水池…讓水流洗去憂傷...

讓來參觀的人心地變柔軟…而能慈悲對待彼此...

S5A07463.JPG

S5A07362.JPG

屋頂外型很包浩斯的

柏林猶太人博物館的 邁克爾·布盧門塔爾學院

就在對面

 

 

arrow
arrow

    All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