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A00683.JPG

每三年舉辦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2019426日正式登場的已是第四屆。Allison今年5月第一次前往。

5天內當然看了不少好東西,不過也有不少作品是完全看不懂的,

因為藝作作品散置各島,甚至單一個島上也是很分散,

感覺只有參加團體靠巴士移動才有可能看到想看的作品呀

S5A00750.JPG

雖然,

最讓我感動最難忘的是豐島的「豐島美術館」裡的小水滴和大島,

整理圖片時卻突然想…先分享台灣藝術家林舜龍老師的作品,

除了,很讚嘆完成這些作品的設計能力與浩瀚工程之外,

林舜龍老師的藝術成就

更是讓身為台灣人的我覺得「與有榮焉」呢!

 

2018年有去花博后里森林園區的朋友一定會看到的「從天上掉下一顆種子」

也是藝術家林舜龍的作品,這樣大家都不陌生了吧?

※你「花博」了嗎?-來去看看跳脫我們想像的台中花博

(聆聽花開的聲音 + 竹跡館 + 從天上掉下來一顆種子 +………) 

S5A00664.JPG

5月8日早上離開飯店,先去土庄港拍「太陽的贈禮」後,

就直接來到「跨越國境 - 波」的面前。

S5A00652.JPG

迷迷糊糊的我還以為前面這座竹子搭起來看似教堂

的作品就是…一時間大家也都猛按快門…

講解完老師帶我們往前走才發現更精采的在裡面,

真是沒做好課前溫習呀!

S5A00672.JPG

S5A00676.JPG

而,

帶隊的洪秀華老師居然約好了作者-藝術家林舜龍老師在現場

等候我們…

太…喜出望外了!

IMG_6169.JPG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

是以瀨戶內海島嶼群為舞台所舉辦之當代藝術國際藝術節。

每三年舉辦一次,

首次舉辦為2010年,第2屆於2013年舉辦、第3屆於2016年舉辦。

S5A00659.JPG

IMG_6119.JPG

親切的林老師一點藝術家的架子也沒有,

全程詳細講解  還一一合照…

IMG_6122.JPG

S5A00661.JPG

穿過雜草中的小徑  龐然大物赫然出現

尖叫聲  讚嘆聲 此起彼落

S5A00683.JPG

S5A00686.JPG

太犯規了吧!好漂亮!

S5A00688.JPG

林舜龍作品「跨越國境‧波」Beyond the Bord--wave        小豆島  大部

延續2016年的創作「跨越國境‧潮」世界小孩的主題,

希望引起更多人關注小孩及環境保育的議題。

S5A00691.JPG

「跨越國境‧波」運用當地竹子,集結當地村民與台灣志工的力量,

在三年前同一片海灘上編織出巨型仿深海生物,

透過台日兩端一同疏伐竹林到參與竹工藝創作的過程,

讓參與的群眾,跨越語言的障礙,以身心直接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S5A00693.JPG

忘記切換為自動模式所造成的影像模糊

意外效果

IMG_6129.JPG

錯綜複雜的架構

S5A00697.JPG

S5A00695.JPG

S5A00698.JPG

已經在—""的裡面    老師依然熱心地講解

S5A00699.JPG

伸向海中的平台看出去很美很夢幻

IMG_6126.JPG

S5A00708.JPG

循著階梯向下走有坡道通向海邊

S5A00717.JPG

地面層裡也藏有玄機喔

IMG_6130.JPG

IMG_6174.JPG

S5A00734.JPG

2019年春天,在和風徐徐中,一尊全身附著海的祝福的鑄銅世界小孩,

從那一片波浪緩緩的寧靜海平線的彼岸走了回來,

佇足在潮間帶的一塊礁岩上,望著三年前誕生的岸邊,

身上的蚵貝粼粼發光,閉目沉思的孩子,

隨著潮起潮落,忽隱忽現。

IMG_6166.JPG

2016年秋天,在寒風中,

196尊世界小孩在瀨戶內海小豆島北部的大部港沙灘溶化,

隨海浪漂流向全世界,回到自己的故鄉。

上下圖片  //   洪秀華老師 提供

IMG_6167.JPG

S5A00720.JPG

數千支的竹子,建構一團圓滾滾柔軟的海洋生物,

層層堆疊放射狀的造型,如海膽,像海葵。

數以千計的觸鬚隨風搖曳,伸向天空也伸向海中,如似召喚世界的小孩。

蠕動的巨大身軀,更像一陣陣的波浪。

IMG_6181.JPG

老師真的很親切ㄟ!  不厭其煩的回答團員的提問,

還和大家拍合照,甚至滿足大家一一合照的要求!

IMG_6145.JPG

S5A00730.JPG

S5A00745.JPG

依依不捨        再三回望  

S5A00702.JPG

511日上午回國前 前往高松港 種子船

S5A01510.JPG

2013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時,

林舜龍利用漂流木在豐島甲生村創作了種子船。

因為維護不易,展期過後,村民依依不捨地送走種子船,

拆解回台灣宜蘭冬山河畔展示。

後來因為對種子船懷著很深的感情,

高松市於2016年買下,在高松港永久展示。    -行程手冊

(台灣的政府當局汗顏了嗎?)

S5A01514.JPG

以海飄植物「棋盤腳」為發想,《跨越國境・海》的種子船。

S5A01522.JPG

種子蒂頭上佇立了一個孩童銅像,望向海…

孩子你引頸望海是在企盼甚麼呢

S5A01525.JPG

S5A01530.JPG

跨越國境・海。種子船

台灣藝術家林舜龍      高松港No. tk02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9

S5A01531.JPG

長長的登船汕板之後是宛若神殿般的種子內部

S5A01536.JPG

S5A01532.JPG

S5A01538.JPG

S5A01542.JPG

S5A01547.JPG

瀨戶內海藝術季  緣起

藝術祭舉辦舞台之瀨戶內海因自古以來的地緣之利成為交通動脈,

承接起許多新文化傳遞的角色。

瀨戶內海諸島中保有傳統文化以及自然景觀,

但是現今諸島隨著高齡化、人口過稀而漸失活力。

藉由舉辦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構築島內居民與世界各地來訪者交流的橋樑

並為其注入活力,應島嶼傳統文化及美麗的自然景觀而生之當代藝術,

向世界展現瀨戶內海的魅力,目標成為世界各地的「希望之海」。

藝術祭中以瀨戶內海各島為中心展示美術作品、各種藝術家、劇團、樂團活動,

同時結合當地傳統技藝、祭典所構成。維基百科

S5A01548.JPG

IMG_6508.JPG

種子船裡面也像是個小神社,裡面有面大鑼,

幾乎每個人進去都會敲擊……

銅鑼下有一隻小小的銅蛙。

S5A01549.JPG

S5A01533.JPG

S5A01552.JPG

這兩個作品,

感覺和建築師隈研吾所提到的「死亡建築」很像,

同樣都是運用不久的將來會腐敗的竹子或木頭建造房子或藝術創作,

種子船卻又賦予即將毀壞的木頭另一段生命,

讓其再度發光發熱。

S5A01555.JPG

S5A01560.JPG

而藝術家用這樣的媒材創作,面對作品中有一天會毀壞和消失,

心裡不會有失落感嗎?

不過,

尊重地球與大自然生態及勘破生死的觀念的確值得你我細細玩味呢。

 

arrow
arrow

    Allis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