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位於西班牙最北邊的畢爾包。
它在1997年由古根漢基金會創建,
是全世界數間古根漢美術館之一,
也是建築解構主義的代表作。
此建築由北美知名的建築師
法蘭克‧蓋瑞(Frank O.Gehry)設計建造
(巴塞隆納奧運港區的魚型金屬也是他設計的),
佔地32,500平方公尺,
混合了玻璃、石灰岩、鈦金屬等材質,
是相當有代表性的當代經典建物。
多年前到紐約古根漢美術館,
當時正展出世界各地的古根漢分館的建築模型。
喜歡建築的我,總夢想著有一天能走遍世界看看這些
漂亮的建築。
2011年6月6日深夜我們終於來到西班牙北邊的
小城畢爾包,
預計停留三天。
次日清晨從飯店大門出來,向左邊走幾步路
就是畢爾包河,
女兒眼尖馬上看見古根漢美術館熟悉的身影就在右前方,
真是超大的驚喜啊!
沿著河堤邊的人行道,我們向左走上「白色行人徒步橋」
(註:白橋,又名「行人徒步橋」,卡拉特拉瓦設計,
畢爾包機場也是他設計的,
都是建築業參觀造訪的著名建築)。
女兒走樓梯我走長長的坡道,細雨霏霏,
白橋美麗的弧線彎向天際,
撐著傘走在橋上,心中滿滿的幸福,
我們來了!
畢爾包-古根漢美術館。
下了白橋,往右沿著河岸走就是古根漢美術館。
大蜘蛛馬上映入眼簾,好大喔!
即使撐著傘也要捕捉美術館和大蜘蛛的影像,
更不忘時時回頭看看白橋此刻的身影。
(大蜘蛛由Louise Bourgeois以大蜘蛛為外型
雕刻而成的『媽媽』,
他的八根細長爪象徵母親保護的擁抱,
給人一種隱藏在脆弱外表下的堅強感,
目前共有十二隻大蜘蛛媽媽分散在世界各地)。
接著我們看到白色金屬球
(Anish Kapoor所設計的『大樹與眼』),
就在水池角落。由許多不同大小的不鏽鋼做成了
一棵樹球,
不同曲度的晶亮球面映射出前方有趣的變形影象。
距離美術館開門還有一段時間,我們決定
先探勘周遭-
尤其是去走走畢爾包頗負盛名的幾座橋-
順便回到對岸拍美術館漂亮的背面,
其實我們現在也是在美術館的背面,
但是隔了一條河可以拍到更完整的整棟建築。
沿著河岸走,左手邊有一片綠地公園,
但是我們的眼光直接投向前方一座造型奇特的橋
Pedro Arrupe又稱「蜻蜓橋」,
是一座運用特別工法設計的橋,
橋面鋪木頭、扶手用鐵條包覆木頭,
寬闊的木板橋面帶著溫暖厚實的感覺,
鐵條則讓人感受到安心穩固,
走在上面感覺除了感受到開闊也很舒適自在,
橋伸向河岸的兩端都設計成Y字形叉開的斜坡。
走到對岸,從這裡再看美術館,
宛如一艘龐大的戰艦停泊在內爾維翁河口。
古根漢美術館建築本身就是一件大型藝術品,
緊臨的"聖母禱詞橋"(紅色的橋)
原本就是畢爾包的重要道路,
蓋瑞設計規劃時也一併考量,
加上左邊的ㄚ字型建築-設計得像跳入水裡的魚尾。
以為要爬樓梯才能上到幾乎二層樓高的橋面,
心裡直犯滴咕,
卻發現原來有「電梯」,真是太感(動)恩了!
畫面左邊棕色高高的建物就是電梯喔
(之後幾次上下都是利用這座電梯)。
很像一艘戰艦吧
走著走著,發現 Puente de la Salve不但有最好的視角,
更可以看(拍)到美術館飛騰的身形
(這時整座建築又像一朵綻放花朵的重重花瓣了)
並且和整個河濱水岸的風光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當然是經過設計規劃的)
這座橋也直接通到美術館的正門,因為我們看到
Puppy的身影了。
再回到第一張照片,畫面左邊有白色細細長長的東東是什麼?
展開原來是這樣啊!!
<<想要介紹畢爾包城、照片拉出來卻都是古根漢美術館
不同角度的美麗身影,
有雨天拍有出大太陽拍有夜景,
不PO出來分享太可惜了,
(畢爾包在雅虎的部落格時代介紹過,格友有看過的就跳過吧!)
所以得分兩次介紹囉。>>